24H直播

明德外役監將試行電子手環 即時定位受刑人動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明德外役監受刑人林信吾,去(2022)年返家探視時逾假未歸,犯下台南殺警案。今年也陸續出現受刑人脫逃等情形,近10年統計更多達49起。矯正署則決定從下月開始,建置科技輔助監控系統,只要受刑人離開監所,就要戴上電子手環進行即時定位,掌握動態,預計由明德外役監先行。

開機顯示時間,電量一手掌握,內建GPS行蹤清楚定位,這款電子手錶一戴上,無法說卸就卸下,矯正署結合科技,即時掌握受刑人一舉一動。

去年8月受刑人林信吾返家探視逾假未歸,從明德外役監脫逃後犯下台南殺警案,兩名員警殉職,震驚社會。

截至去年,10年來統計,外役監有49人脫逃,今年至今也發生至少4起,就怕再有類似行為,矯正署規劃科技監控,預計7月上路,先行監所就選在明德外役監。

矯正署科員莊宏培表示,「有3個適用對象,第一個是我們日間外出到廠商工作的自主監外作業,第二個是我們外出返家探視的受刑人,第三個是外役跟監外作業的收容人。」

大約400多名受刑人,只要離開監所一律配戴手環,試辦一年評估成效後逐步擴及全台。只是矯正署先前祭修法,打算拉高外役監遴選門檻,現在又強化對受刑人監控,卻引來民團抨擊。

監所關注小組理事長陳惠敏指出,「不應該用這種電子的設備來違反整個外役監設立的原則之外,我覺得這也很違反人權,是不是我們乾脆走回頭路,全部廢掉外役監這樣的制度。」

外役監作為中間處域,設立目的在於讓受刑人逐步回歸,但民團認為,矯正署遠端監控,無異於侵害人權,一再祭出各項加嚴措施,根本破壞了外役監立法目的。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