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武情勢報告 中國核彈頭1年大增17%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總部設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日前發表2023年的年度全球核武情勢報告。當中指出,即使在東歐局勢緊繃之際,掌握全球近9成核武的美俄兩大強權,核武數量仍舊保持穩定,但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則是快速增加,也成為國際局勢最大最新的變數。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推估,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這一年內,大幅增加17%以上。雖然整體而言比起美國和俄羅斯加起來總數達9000多枚核彈頭,比例還是相當小,但增加幅度卻引起各方關注。
SIPRI所長史密斯表示,「我們特別提到中國核彈頭數量,在過去這一年大幅增加,由350枚增加到410枚。」
這幾個少數的核武大國,發射核彈頭的平台通稱為「核武鐵三角」,包括陸地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以及潛艦發射的SLBM,另外就是由大型轟炸機攜帶核彈頭長程巡弋飛彈。
由於中國在空中與水下這兩個平台,與美俄差距相當大,因此當2021年中國被衛星拍到正在西北地區新建至少250座ICBM的地下發射井,有關國家紛紛表示關切。
史密斯指出,「看起來中國可能要增加更多核彈頭,幅度也許與目前相當,也許未來幾年會加快。已經有衛星照片證實,正在新建大量的飛彈發射井。所以我估計中國的核彈頭,會在2030年後不久達到1000枚。」
儘管美俄雙方先後退出核武裁減條約,同時俄烏戰爭使得現階段不可能有任何談判,但SIPRI保持審慎樂觀,認為美俄甚至中國有可能透過幕後管道持續對話。
史密斯提及,「一旦烏克蘭的戰局有所改變,也許美俄中這3大強權就可能坐下來談,而且是公開、迅速地達成新的協議。」
除了美俄中3大國,持續對峙的印度與巴基斯坦,還有中東的以色列與伊朗,以及北韓,即使核武數量不多,但也都對區域情勢有相當的影響。
陳祖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