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馬海底電纜遭中船勾斷 美疑中採灰色侵略手段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跟馬祖的兩條海底電纜,月初疑遭中國漁船和貨輪損壞。美國華府智庫認為這並非巧合,研判中共採取「灰色地帶侵略」手段,演練切斷對台網路。有國內學者認為,灰色地帶的侵略,難以辨別是不是中共的刻意襲擾,台灣要加快腳步,具備快速修復海底電纜的技術,以及多層次的備援方案。
共軍擾台不間斷,國防部23日發布偵獲共機13架次、共艦3艘次擾台;西南空域還罕見出現美國陸軍外包民用情偵機、空中加油機,美中軍機現蹤台海周邊,引發關注。
中國威脅不只如此,台灣跟馬祖的兩條海底電纜,月初疑遭中國漁船和貨輪割斷,嚴重影響當地居民。
美國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認為此事並非巧合,認為中共採取灰色地帶侵略手段,演練切斷對台網路。
國防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說:「公部門、私部門、商業部門,可能有不同的系統,可以有這種多層次的備援手段,那這個本身就是去強化他對外通訊網路韌性的一種方式。那只有說你有多層次的備援手段,才能夠在危害發生的時候,可以立刻修復;或是在狀況發生的時候,你還能夠維持基本的能力。」
許智翔指出,台灣不只要具備快速修復海底電纜的技術,還需要多層次的備援方案。可參考俄烏戰爭中,烏克蘭使用的低軌衛星。
至於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報告指出,中國2020至2022年,對19個國家進行脅迫外交行動,鎖定頭號對象是澳洲21起、立陶宛11起次之,台灣位居第3,有8起。這些行為有40%是貿易限制。
不過,中共脅迫澳洲失敗,反而凸顯澳洲韌性。學者認為,台灣可做為借鏡。
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教林穎佑說明,「因為對我國的話,我們不用說是在做一些文化也好,或者是經貿上面的統戰,這些的應用基本上都會套用在我國。但是要去注意的是,中國對我國的統戰,中國絕對不會說是外交或是戰狼外交。因為對他們來講的話,兩岸關係絕對不是外交關係。」
林穎佑表示,中共對台祭出經貿、軍事等脅迫手段,國人早有警覺,最該防範的是假訊息、認知作戰,從內部分化台灣民心。除了政府要有對策,也可結合民間第3方認證,辨別錯假訊息,強化心防。
陳祖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