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16條產線全開 拚年產1000枚飛彈
黃子杰 陳信隆/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科院今(7)日上午在屏東九鵬基地試射飛彈,外界研判是雄昇飛彈或者雲峰飛彈,為了加速量產國產飛彈,中科院16條產線產能全開,預計今、明年能達到年產量1000枚;此外,中科院扶植國內無人機產業,交由民間廠商打造5款軍用商規無人機,總計打造3000架,預計明年量產。
飛彈升空,只有短短幾秒的時間就消失在雲層中,中科院上午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飛彈戰術測評,傳出試射能源頭打擊的雄昇飛彈,或者極為神秘的雲峰飛彈,有民眾上午就在附近守候。
民眾表示,「比電影裡面的快很多,因為電影會用慢動作放這一瞬間。」
共軍威脅不斷,國防部7日發布偵獲共機5架次、共艦4艘次擾台,國軍要快速提升戰力,籌獲各式國產飛彈,中科院16條產線產能全開,去年飛彈產量達800枚,預計今年、明年能達到產能高峰,達成年產量1000枚的目標。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指出,「細節的包含它射擊的彈種、它的目的等等,這些同樣是因為牽涉到一些軍事機密的這個部分,那麼在記者會裡面就不會做詳細的說明。」
無人機在俄烏戰爭大放異彩,總統蔡英文宣布成立無人機國家隊,中科院擔任整合角色,透過技轉扶植國內無人機產業,交由民間廠商打造5款軍用商規無人機,原型機預計7月底出爐,不過,雷虎科技被點名去年國慶煙火使用陸製無人機惹議,外界擔憂原型機研發涉及紅色產業鏈。
中科院航空研究所長齊立平說明,「有一個會引起大家誤解的就是,他們使用的是一些開源軟體,所謂開源軟體,他可能是國際通用的一種開發的一個模組,開放的這些介面可以讓這些業者來使用,這可以降低他的成本。所以我想說可能是不是,大家對這個方面有點誤解,那我們實地去看過,是沒有發現使用陸製元件。」
國軍所需的軍用商規無人機高達3000架,民間是否能按期程交機?中科院表示,若原型機研發順利,明年就會正式量產。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