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狗公園偏僻無遮蔽 動保團體盼社區化並設專區條文
林靜梅 謝其文/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2006年國內設置的第一個狗公園位於台北市,目前有84座,動保團體認為,現在部分狗公園位於偏僻的地方,有些白天太熱很難使用。希望狗公園走向社區化,建議應該在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加入「狗活動專區」。
狗狗來到草地,自由奔跑,動保法規定要提供狗狗充分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少飼主會選擇帶到狗公園,不過多數狗公園位於偏僻之處,有些沒遮蔽白天太熱,甚至有些缺乏管理,暗藏小水坑。
台灣動保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指出,「狗進去之後慘不忍睹,洗一次(狗)要2000多塊,這很傷本。」
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調查,目前全台有84座狗公園,8成集中在六都。台北市平均6600隻犬有一座狗公園,台南則是7萬7000多隻才有一座,六都敬陪末座。而基隆、嘉義市、台東與連江縣尚無狗公園,動保團體希望狗公園走向社區化,在公園增設專區。
何宗勳說道,「中央是不是能夠協助制訂一個狗公園專區的管理辦法,地方政府建議他們,在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當中加入狗公園專區。」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提及,「在動保的一個縣市的評鑑業務上,我們會把這幾個項目優先納入。」
動督盟指出,澳洲布里斯本平均兩個社區就有一座狗公園,非常重視動物福利。而日本狗公園位於有綠蔭的地點,避免衝突還實施登記制度,值得台灣學習。
農委會表示,可能養狗較需要活動空間,過去5年家犬的數量減少3成,反而養貓增加,家貓增加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