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國安會議揭示4目標 1800億稅收研擬部分與民共享

為因應全球經濟的嚴峻挑戰以及穩定國內經濟民生,今(31)日總統蔡英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揭示2023年4大目標:減輕人民負擔、穩定民生物價、調整產業體質、維持經濟動能。中央政府可運用的3800億中有1800億,可望在研擬後部分與全民共享。

為因應全球經濟的嚴峻挑戰以及穩定國內經濟民生,今(31)日上午總統蔡英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進行研商並歸納提出第一波因應措施。

蔡英文表示,烏俄戰爭、美中經濟競、氣候變遷、疫情變化等因素,已經加速了國際供應鏈的重組,全球的生產和消費都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此則了已編列的6000億既有預算外,也會根據「減輕人民負擔、穩定民生物價、調整產業體質、維持經濟動能」等4大目標投入預算,來因應未來挑戰。

依據國發會分析,蔡英文執政以來僅淨增加舉債3010億,中央政府整體財政狀況仍屬健全。雖然財政部預估2022年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4500億,其中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稅收700億,中央稅收佔3800億,仍須待明(2023)年7月經由審計部審查,才能完成審定程序。

政府初步規劃,中央政府可運用的3800億,可從3個面向規劃。

其中1000億用以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減輕勞健保的財務壓力與人民的給付負擔;並給予台電電價補貼,穩定全球原物料上漲對物價的衝擊。

其次1000億則用於「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來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

最後剩餘的1800億,除預留預備財源外,將在財政許可範圍內,會適時研議與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會議中歸納提出第一波經濟民生因應措施,並做成七項結論。

一、透過5枝箭減輕居住負擔,提高居住品質,持續落實居住正義。

二、擴大公共運輸補貼,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北北基桃、中彰投、南高屏等三大生活圈的公共運輸補貼方案,減輕通勤族交通負擔;花東、離島地區、個別縣市則因地制宜規劃通勤或觀光公共運輸。

三、針對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明年持續加發生活補助,並針對失能等級達4級以上之住宿長照機構住民加碼補助,加強照顧弱勢族群,提供貼心關懷服務。

四、面對國際出口市場停滯,政府短期內採取「雨天不收傘」的措施,提供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產業貸款或利息補貼外;同時也將協助轉型,朝向低碳化、智慧化、模組化升級。

五、農漁民方面,則將強化基礎設施,如農水路建設、漁業進排水路工程、現代化及畜禽、溫網室更新等,並擴大農保及農民職災保險投保,照顧農漁民生計權益。

六、以2023年達到600萬觀光客為目標,針對旅行業、境外企業獎勵員工來臺旅遊、修學旅行、郵輪及包機獎助等,提供獎勵補助措施;自由行旅客來臺也提供優惠方案,加速疫後旅遊市場復甦。

七、持續提供資源補貼電價、油價以穩定整體物價,並將減徵大宗物資稅負將延長至3月;民生品價格也會特別關注,如確保蛋種雞場種雞來源無虞、減少加工優先供應民生、協調蛋商加強橫向調度等。同時嚴查壟斷、囤積、哄抬,盡力維持全球通膨對台灣物價的衝擊。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