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可大教堂冬天必淹水 加裝玻璃柵欄防洪成效佳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義大利水都威尼斯擁有900年歷史的聖馬可大教堂,每到冬天就經常因為漲潮而淹水,而且常常水淹達100公分高。為了保護教堂的馬賽克地磚和大理石柱,義大利建築師在教堂外架起玻璃柵欄。雖然看起來不太美觀,但防止淹水的效果還不錯,民眾也都能體諒,支持當局保護古蹟的做法。
民眾在架高的木板上行走,底下水淹到大約腳踝高度,這是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獨有的景象。有的人穿上雨鞋,以便可以自由行動不受限。

不過擁有900年歷史的聖馬可大教堂,裡頭珍貴的馬賽克地磚和大理石柱,禁不起海水鹽分出現被侵蝕的情況。當局為了保護這些古蹟,在教堂外架起玻璃柵欄,以阻擋漲潮的海水,民眾對此多表示認同。
法國遊客費南德茲說道,「這實在不太好看,但保護教堂和馬賽克不受海水侵蝕還是比較要緊。」
俄羅斯遊客艾爾馬哈夫指出,「它得到保護,這個文化瑰寶應該受到保護。」

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最低窪的地方,低於海平面達64公分。自從1872年威尼斯有潮水高度記錄以來,有25次超過140公分。而且光是2019年11月12日到12月23日這段期間就發生5次,當局因此架起這個波離柵欄,把海水阻擋在教堂外。
聖馬可大教堂建築師皮耶納提及,「玻璃栅欄能抵擋強大的壓力,玻璃栅欄的底部有水泥保護,水泥深入人行道下面,這是因為潮水的壓力會一直衝撞玻璃,不這麼做的話玻璃可能會倒。玻璃柵欄能阻擋190公分,甚至高達196公分的潮水。」

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海平面上升問題更加嚴重,當局還耗資60億歐元將近新台幣2000億,在潟湖入口的海底打造78道活動式的堤防,只要漲潮時就會升起,阻擋海水湧入。
文化遺產保護組織成員梅麗莎孔恩表示,「我很激動玻璃柵欄啟用後,我在照片上看到積水都被控制在廣場區,沒有擴散到教堂前。早上我碰到一群威尼斯人,他們說這是值得慶祝的一天,我們的教堂終於乾了。」
玻璃柵欄和活動式堤防都只是聖馬可大教堂治水工程的一部份;未來建築師還將在聖馬可廣場下方打造一系列排水渠道,把潟湖湧入的海水引開,以徹底解決淹水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