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總理為奴隸制歷史道歉 部分前殖民地不接受
曾惠敏/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荷蘭總理呂特於星期一,正式為過去長達250年的殖民黑歷史道歉,坦承當時掌權者犯下「違反人道罪」,但是並非所有的殖民地都願意接受道歉。
荷蘭總理呂特表示,「今天,我代表荷蘭政府,為荷蘭政府過去的行為,在世界各地奴役人們,並導致苦難的行為道歉。」
呂特星期一在海牙召開記者會,為過去長達250年殖民奴役的黑歷史道歉,坦承過去的執政者犯下「違反人道罪」。
呂特說:「長達幾個世紀,在荷蘭政府的統治下,人的尊嚴一直受到最可怕的踐踏。」
荷蘭在16到17世紀殖民帝國時期,奴隸貿易盛行,曾經運送大約60萬非洲人,到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當奴隸,當時這些人遭到刑求施虐等非人道對待,血淋淋的歷史紀錄和遺物,現在都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保留下來,直到1863年才正式廢除奴隸制度。
近年受到美國「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影響,荷蘭開始反省這段黑歷史所遺留的種族歧視問題。不過,呂特道歉的時間點是否合宜,引發部分團體質疑,有人認為應該在明年7月1日,荷蘭宣布廢除奴隸制度150周年時更為恰當,而且由於事前沒有與受害國家協商,也被批評仍帶有殖民態度,荷屬聖馬丁已表態不願接受。而第一個願意接受道歉的荷屬阿魯巴則表示,這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