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南遷度冬 3隻罕見「羅文鴨」現蹤台東卑南溪出海口

這幾天氣溫急遽下降,有鳥友在台東卑南溪出海口的中華大橋下面拍到3隻罕見的候鳥「羅文鴨」,可能是近十年來台東第一次的發現,研判可能是縣府和河川局為了防風砂,挖掘人工水田,意外營造了適合牠們過冬的棲地環境。

天氣很冷,但是台東市中華大橋下,雁鴨鳥類活動很頻繁,不少鴨科候鳥在卑南溪出海口的水域自由自在的活動覓食,不過有鳥友在一群常見的小水鴨和花嘴鴨當中,發現了3隻罕見候鳥「羅文鴨」,頭部的羽毛顏色跟其牠鴨科鳥類不一樣。台東縣野鳥學會表示,這次的發現可能是近10年來第一次。

台東縣野鳥學會會長吳志昇指出,「牠很有可能是一開始是跟著那個小水鴨一起過來的,所以你可能在發現小水鴨的地方,你要仔細找,因為牠們長得太像了。」

野鳥學會認為,會吸引羅文鴨到台東,可能是牠們渡冬往南遷徙的過程中,剛好發現中華大橋下,有縣府和八河局挖掘防風砂揚塵的水田,有草又有藻類食物,才會停留。不過生態專家認為,往往人工的生態工法引來嬌客,但卻趕走了過去需要河灘地的鳥類,對生態平衡不見得是好事。

義守大學教授趙仁方表示,「當我們挖了水田以後,卻會造成原本利用沙地的這一些鳥類,譬如說夜鶯,譬如說棕三趾鶉,牠在生存上的一些問題。」

專家建議,未來在施作水田工法防止揚塵的時候,可以留一點空間給原來棲息的生物,讓人類的生存和其他物種的生存能取得平衡。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