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規模超過5地震已55起 台灣進入地震活躍期

花蓮外海在今(11)日凌晨3時許發生規模5.9地震,全台有感,不少民眾在深夜被驚醒。氣象局表示,這起地震是板塊隱沒所造成,2天內可能有餘震,但次數不多。不過今(2022)年以來,規模超過5的地震已經有55個,台灣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

國家警報響起,地震發生瞬間,民宅監視器記錄下一陣晃動,小狗嚇了一跳,馬上逃竄。11日凌晨3時24分這起發生在花蓮外海的地震,規模5.9全台有感,花蓮和平感受到4級震度最大,民眾在睡夢中被驚醒。

花蓮民眾表示,「就起來看一下」、「搖滿久的」。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分析,這起地震與918地震無關,是獨立的地震序列,主要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造成,當地在今年1月也發生過規模6.0地震,屬於地震頻繁發生區域。而台灣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今年以來規模超過5的地震已經有55個。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指出,「確實從1月3日開始,我就說今年的地震活動,是會可能還會持續相當的活躍。」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明,「如果是在那個小區塊裡面陸陸續續發生的地震,其實我們可以不用擔心。但是要擔心的其實它的南邊這一區,在隔壁的日本,同樣它這個地震帶會延伸到宮古島這邊去。日本這邊已經在10年前做完調查,他已經提出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海嘯潛勢區。」

地質學者則提醒,要留意的是這起地震發生地點以南的海域,過去幾十年來都沒有地震紀錄,是連結宮古島外海可能發生海嘯的潛勢區,呼籲在地震活躍期,不論是陸地上的活動斷層調查,或是海底的地震儀布署,相關單位要更加積極,提前掌握高風險區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