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到今地動150改 恐驚閣規模5以上地動尾

目次

昨昏下晡下午2點44分,臺東池上發生規模6.8的地動,氣象局地動測報中心統計,包含17開始地動,紲尾較大的地動,包含地動尾,2工已經有150改。毋過規模有愈來愈細。毋過猶是袂使排除,這幾天會出現規模5以上的地動尾。

又是一陣天搖地動,19號上午10點07分,花蓮卓溪鄉發生規模5.9地震,氣象局研判,這起地震雖位置較北,不過,仍屬18號台東6.8主震引發的餘震,地震測報中心統計,這一起地震序列,除了17號前震在規模六以上,規模5到6的有八個,規模4到5有47個,規模 3到 4有93個,累計有已有150起地震序列,統計主震發生後九個小時內,出現61起餘震,但再接下的9小時,出現12次餘震,頻率顯著下降。19號午後,只剩小區域地震,氣象局表示,確實很特殊。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其實他(餘震)不只往北也有往南,到鹿野也有,後續的餘震應該是,朝向逐漸拉長發生的時間,頻率逐漸降低來發展。」

氣象局分析,這個區域的地質結構,屬於比較剛性的結構,過去較少帶起地震群,餘震是否有往北走的趨勢,還不能夠判定,但餘震正在慢慢降低和減少。至於台灣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測報中心表示,一個地震的活躍期會長達10年,去年下半年開始地震確實頻繁許多,是平均值的1倍以上。

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進入活躍期就是代表,能量要正常的釋放,要把我們台灣累積的能量釋放掉。」

郭鎧紋分析,規模6.8地震等於八顆原子彈的威力,他預估,累積能量釋放後,隔年的大地震也會比較少,對於所謂的"地震活躍期",民眾不要太過緊張,不過,仍要提高防災意識。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