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促印度經濟成長躍居亞洲第3 失業率仍高隨處可見臨時工

印度是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來自跨國企業的投資偏向需要大量資本及專精人才,而非基本勞動力的行業,無法帶動當地就業率成長。疫情蔓延也讓印度失業率不斷上升,印度街頭處處可見等待工作的臨時工。

道路兩旁的人行道上,不少人或坐或站,當有人來聘用工人時,只見原本等待的人群一擁而上。印度臨時工表示,「他只要雇用2人,但車上有10人了。」

今(2022)年8月15日是印度脫離英國殖民地獨立滿75年的日子,過去幾十年印度的經濟成長快速,各式各樣的工廠在各地迅速發展,整個國家的經濟規模高達3兆美元,相當於92兆2900多億台幣,成為亞洲第3個經濟大國。

將近3年來,隨著新冠疫情蔓延,印度國內企業又爭取到不少疫苗代工資格,讓印度成了軟體、疫苗等專業領域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家,也帶領數百萬專業人才擺脫貧困,躍昇為中產階級。

為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重新組合供應鏈,外國投資湧入印度牽動著貿易出口蓬勃發展,加上資訊技術等新興產業拓展下,更加成為印度經濟轉型的動力。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統計數據顯示,預估印度今年經濟成長將達到7.4%,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經濟的快速增長,卻沒有眷顧到所有勞動階層。

印度經濟監測中心執行長維亞斯表示,「印度的投資偏向於那些需要大量資本而非大量勞動力的行業,因此印度的經濟成長是由資本密集型的行業推動的,這無助於就業機會成長,所以印度經濟成長得很好,但沒有就業市場。」

這種社會經濟型態讓許多生活在農村的貧困家庭心生羨慕,也進入城市求職,期望能找到好的工作,但現實情況卻是IT、科技或醫療專業工作機會稀少,讓來求職的農村民眾淪為臨時工,導致印度許多城市的市區包括哈里亞納邦的市區,每天街上都有不少這樣的臨時工等在道路兩旁。

印度臨時工薩格娜表示,「我們或許能在2、3天後找到工作,有時不得不用1天工資撐過4天,這不是我們能維持生活的方式,這種生活我能怎麼辦?我們盼孩子能過上美好且舒適的生活,但當我的孩子病了、餓了,我們仍然找不到工作時能怎麼辦?」

這種社會不公擴大,讓非專業人士的勞動階層只能依靠勞力從事挖路、鋪磚和清掃垃圾等臨時工作,薪水也相當低廉。然而就連這樣的工作也只有少數幸運的人能搶得到。

隨著工廠和民營企業就業機會的減少,年輕求職者就偏向獲得政府工作,他們渴望獲得工作同時,能擁有聲望、福利和安全感,但公職工作也並非能輕易拿到的。印度政府就針對徵兵制度,在今年6月進行全面改革來削減政府支出,還把長期的軍方職務工作改為4年期的合約工作,未來也只保留25%的新兵比例。

尋求公職民眾拉傑普特表示,「所以我強迫我的父母投票,他們把票投給印度人民黨,但自從人民黨政府上台之後就沒有召募新的(軍隊)職務,他們對軍隊工作做出那麼大的改變,讓我完全沒了希望。」

印度經濟監測中心執行長維亞斯表示,目前有許多勞工因為新冠疫情失去工作回到農村生活,形成人口逆向流動。但這並沒有增加農業產量,因為社會生產力下降成了變相失業人口,將過去幾個月的失業率推升到7%到8%之間,拉大了貧富不均的差距,讓經濟課題成了印度總理莫迪得面臨的最大挑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