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紅色燈號高溫警戒 頻修樹挨批時機不恰當

氣象局今(22)日持續對花東地區發布高溫警戒,其中花蓮最高溫來到41.4度,而台東氣象站也統計台東地區120年來的溫度變化,升高了2.2度左右。隨著氣溫升高,海域珊瑚白化比例也升高,連帶會影響週邊環境。不過,台東縣最近卻經常在修樹,有民眾認為時機不恰當,這樣反而導致樹木,容易死亡。

花東地區22日白天還是像上星期一樣高溫,最高溫出現在花蓮富源達41.4度,水稻田裡的水也被蒸發,民眾在住家附近熱得趕快灑水降溫。

台東縣最高溫也有39.1度,柏油馬路被曬到冒出蒸氣,民眾耐不住高溫跑到小野溪玩水。根據台東氣象站統計,每年的7、8月溫度逐年升高,從1901年到2021年,以近30年台東平均氣溫28.92度為基準,這120年來氣溫已經升高2.2度左右,今年看起來還會再升高。

氣象局台東氣象站主任黃嘉美表示,「這也顯示我們在台東地區的這種溫度,在2000年之後,這種比較高溫的情況是很明顯的。」

氣溫上升,海裡的珊瑚也受不了,東管處和海生館研究人員,分別在6、7月調查基翬海域珊瑚白化現象,結果7月發現有將近4成的珊瑚白化,專家認為和氣溫升高有關。

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指出,「基翬那邊有比較熱敏感的一些種類,像裂孔珊瑚,還有那個千孔珊瑚,在當地數量比較多,所以白化的情況就比較明顯。」

氣溫高,但台東縣各地最近卻常見到為了防颱修剪樹木,有的幾乎剪光樹葉,讓民眾沒有地方躲太陽;而且天氣熱修剪樹木,可能會讓樹死亡,台東林管處建議,非熱帶樹木最好在秋冬季節修剪。

台東市馬蘭里里長林善群說:「一定要把它修短,而且修小。」

台東林管處作業課長張勝傑則表示,「比較建議就是植物,在像是冬天的休眠季節,那這樣子就是修完以後,那個樹的傷口可能就是比較不會受到感染。」

氣溫逐年升高,帶給人和環境巨大衝擊,專家呼籲要好好跟環境共生共榮,才會有好日子過。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