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鬆綁漂流木撿拾規定 延長時間、放寬重量與類別等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過去在颱風豪雨過後會出現大量漂流木,要在相關單位完成註記、清運貴重木後,才會開放民眾撿拾,時間只有一個月。林務局今天宣布要鬆綁撿拾的相關規定,時間拉長從指定日到下次颱風警報發布前,單支重量在50公斤以下,不論是否為貴重木皆可撿拾。

遍地樹木殘枝、樹幹,因大水沖刷來到下游的河口或海岸。過去這些漂流木要在相關單位註記,把具有標售價值的貴重木運走之後,才能開放民眾撿拾。林務局決定放寬相關規定,讓民眾更方便撿拾薪柴,或是作為工藝創作。

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公告撿拾一個月的這個期間,對他們來說其實是不敷需求,我們現在翻轉改成是原則同意、例外禁止這樣的狀況。」

撿拾時間從原來一個月,延長為從指定日至下次颱風警報或豪雨特報為止,規格不論是否為貴重木,末徑小於20公分、長度小於2公尺,或是重量在50公斤以下,則開放撿拾。原民團體樂見放寬,但認為在部落集體使用目的上應更放寬。

泰雅爾族民族議會總幹事歐蜜偉浪表示,「不是對個別個人的利益,而是為集體部落的發展。如果說是這樣的話,應該不限制50公斤內或者長度,或是它的樹種。」

林華慶表示,此次修訂是放寬河口與海岸的撿拾,若是漂流木出現在國有林地的傳統領域,當地部落可分配到二分之一漂流木,不受重量限制。另外是否有山老鼠先砍樹,等颱風過後再撿拾,林務局強調不可能有人能夠精準掌握漂流木移動路徑與目的地,這是以訛傳訛的說法。目前台東林管處跟縣府已經依法公告實施,其餘縣市尚待公告。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