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推「達爾文足跡」導覽 深入叢林生態觀光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提到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觀光事業,絕大多數人會想到熱鬧非凡的嘉年華會以及森巴女郎。但是當地卻有一群致力推廣生態環保教育的熱心人士,推動相當另類的觀光,帶領人們循著19世紀生物學家達爾文的足跡,遠離塵囂,深入濱海的熱帶叢林。
一群人推著自行車,費力地走過這個上坡路段,除了深入這片青翠的熱帶叢林,當地導覽人員還在定點準備各種動物和昆蟲的標本,為這些遊客來一場生態知性之旅。
巴西生物與科學教育專家賈桂琳里貝洛表示,「這裡有很棒卻鮮為人知的生物多樣性,我們以標本來進行環境生態教育。」
這個兼具教育功能的旅遊行程,有個特別的名稱叫做「達爾文的足跡」。追溯到183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的小獵犬號戰艦第二度遠征,橫越了大西洋,來到現在的巴西沿海。當年僅僅23、24歲的達爾文,也跟著小獵犬號,在1832年上半年抵達里約熱內盧上岸。
當時達爾文就和這群遊客一樣,騎在馬背上,前前後後花了90多天,深入探索里約周邊的熱帶叢林,並詳細觀察當地的各種生物,並記錄在他的筆記內。

《達爾文在巴西》作者路易斯卡布拉爾表示,「他長時間騎著馬走過里約熱內盧、尼泰羅伊、馬里卡、卡波弗里奧、伊塔博拉伊。他當時住在各地的房舍,隨時進行觀察與研究。」
當然,觀光客不可能走完達爾文的旅程,只能象徵性地騎著自行車或騎馬,在導覽人員安排好的2公里行程內,稍微體會190年前,達爾文走過、看過的點點滴滴。至於他住過的幾棟房子,也是這趟生態旅遊的必經之地。有的房子已經成為擁有私人游泳池的豪宅,有的則已經廢棄、人去樓空。
達爾文在回到英國之後,所提出的自然演化、物競天擇等理論,直到今天都影響著自然甚至社會科學,引發的各種激烈爭論,至今沒有停歇。這群遊客當中,或許不會再有另一個達爾文出現,但是簡單體會達爾文當年的親身經歷,寓教於樂,就是導覽人員開發這個行程最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