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確診回升至8萬例 週四起全民適用快篩陽視同確診
新冠本土疫情連續4天下降後,24日週二再度回升,全台新增8萬2363例本土病例,仍然以新北市新增1萬6千多例最多,其次是桃園市1萬5千多例,而且南北疫情再度出現黃金交叉,不只高雄市,台中市單日確診數也超越台北市;另外中重症病例新增251例,死亡則有42例。
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解釋,「42位確診的死亡個案,其中39位有慢性病史,那另外3位的話是沒有慢性病史,或仍然在調查中,那16位是沒有接種過任何一劑的新冠疫苗,那年齡超過80歲的有超過一半,有22位。」
死亡個案中,年紀最輕的是南部10歲男童,沒有慢性病史也沒有接種過疫苗,一開始因為發燒就醫,後來返家觀察,沒想到隔天又高燒到40.1度,還出現幻覺,說廁所看到妖怪,最後仍因腦炎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成為今年以來兒童重症死亡第5例。
羅一鈞說明,「治療當中有使用過像是類固醇、瑞德西韋還有免疫調節劑、降腦壓等等這些藥物,不過因為後來還是合併這個多重器官衰竭的情形,所以不幸在5/18的時候不治往生。」
由於本土疫情持續嚴峻,指揮官陳時中證實,26日週四起全民皆適用「快篩陽性視同確診」,目前的大型採檢站也將轉型成三合一的功能站,只要快篩陽性並經醫師診斷確診,高危險群可先領藥,有症狀但快篩陰性者,還是可進行PCR採檢。
陳時中表示,「目標就是快篩陽的人,到了這個以前的採檢站,那我們現在等於是一個三合一站,到那裡之後那就可以先診斷然後確診,那就有需要就拿藥。」
陳時中表示,23日週一共發出7431人份口服抗病毒藥物,使用量與整體病例漸趨一致,等週四全民快篩陽性等同確診新制上路後,若有需要還可直接領藥,相信藥物使用比例會再增加。不過陳時中再次強調,口服抗病毒藥物並非人人都需要,只有癌症、慢性疾病等12項重症高風險因子者,經醫師評估後才會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