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石虎被路殺的風險,苗栗縣府去年起在卓蘭的老庄溪設置野生動物的跨越通道,在完工後的第436天監測到首次石虎的利用,是從上方穿越並跨越到對岸。石虎專家表示,目前在苗29線和台13線,都有利用箱涵設置跨越道路的石虎通道,預期可達到減低路殺,和棲地的破壞的影響。
監測畫面拍下一隻石虎翻過堤岸,順著野生動物通道上方跨越,到達對岸後石虎探頭探腦後通過道路。苗栗縣府公布,在今年3月16日監測到石虎的影像,而所建置的跨河通道也發揮效果。
回到現地現勘,這條野生動物的跨越通道就橫跨苗栗卓蘭的老庄溪下游。縣府評估因為周邊是淺山地區,但溪床都是水泥化,三面光工程結構落差相當大,讓石虎棲地被分隔開來。而建置跨越通道後,包括家貓、白鼻心等都有出沒痕跡,而石虎的紀錄還是第一次。
苗栗縣農業處自然生態保育科長張葦說,「牠們都是會跳上護欄,走通道的上方,所以我們今年會接續做通道上方的改善。」
縣府表示,大多數野生動物都會直接由上方通行,將設置導引板及鋪面改善,希望減低溪流的隔離效應。石虎專家表示,應該善用既有箱涵和圍網,將石虎導入生態通道。
野聲生態顧問公司創辦人姜博仁指出,「(公路設置的話)它在公路兩端要有足夠腹地,能建造緩坡,引導牠走上跨越橋的形式,兩側加上防護導引網,要有點漏斗的集中效應。」
姜博仁表示,跨越道路的生態通道設置,更要考量地形和設置地點才有相當成效。但除了路殺,石虎遭遇犬殺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如何有效對犬隻適當管控,避免犬隻攻擊石虎,也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