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五峰蓪草工藝 因塑膠出現漸沒落
張瑜珊 許中熹 林燕如 / 新竹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過去因為種很多蓪草出名,蓪草髓心曬乾之後就是天然的做紙原料,過去還蓪草花曾經外銷去美國,但是在塑膠出現之後就逐漸沒落。
陳登順夫婦合力砍下的,這棵長得很像木瓜的植物,就是蓪草。蓪草髓心是早期製紙的天然材料,但想要取出髓心,得先練就一手通脫好本領。
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民陳登順說:「我們要把它通出來,必須找跟它同樣大的竹子,一邊先通,然後換另外一邊。」
取出髓心之後,曬乾切段,接下來更是真功夫。撩草師傅手持撩草刀,五指平均施力,一張張蓪草紙就這樣順勢而出,可以製作成各式手工藝品。全盛時期甚至外銷到美國,但在塑膠產品出現後,費工費時的蓪草產品逐漸被取代。
花材業者盧文程表示,「早期有大量在製作,甚至外銷這方面,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沒有再接觸,可以說已經沒有它的商業價值在了。」
新竹五峰鄉花園村早期也是蓪草產業重鎮之一,為了保存蓪草文化,花園村從2014年開始復育蓪草,從種子育苗到後續應用,希望將蓪草文化傳承下去。
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民陳登順說:「既然我們花園村是蓪草的故鄉,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歷史,那我就把它種,再回復原來那種樣貌。」
花園國小也將蓪草列入校訂課程,除了讓小朋友認識植株,並把蓪草髓心運用在美勞課上,透過勞作來熟悉蓪草,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更讓蓪草文化得以繼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