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關島施打疫苗的旅客,根據分析以家庭和學生居多,90%以上的旅客選擇施打BNT疫苗。有學者認為,關島疫苗熱背後反映出民眾對政府疫苗政策的疑慮,和疫苗數量不穩定、施打順序有很大關係。
帶著行李、做好防護,一早桃園機場長榮航空櫃檯擠滿了辦理登機的旅客,總共292名旅客,大部分是參加關島22天自由行,以家庭和學生居多,90%以上的旅客選擇施打BNT疫苗。
旅客說:「講實在話就是年輕人要打疫苗可能要等很久,所以生活都沒辦法步入正常 ,想了很久,我們就規劃了我們10個人。」、「因為想把2針都打完,因為還有小朋友嘛,就一起把它打完,這要升高中,這兩位要升大學。 」、「還排不到目前的那些序列裡面(所以就利用暑假的時候) 嗯至少要差不多20萬,主要還包含回台的檢疫旅館。」
學者認為,關島疫苗熱背後反映出民眾對政府疫苗政策的疑慮,主要和疫苗數量不穩定還有施打順序有關,讓中壯階級或年輕人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打到疫苗,因此對飛往關島打疫苗有較多的市場回饋。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分析,「在不影響工作 然後價格又還算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可以負擔,然後天數也是比較適當,所以關島這一波可以從7月延伸到8月。」
學者表示,雖然關島距台灣只有3.5小時飛行距離,但過去並非台灣人海島旅遊首選,這次關島的確釋出許多善意,包括降低疫苗施打操作費用及寬鬆隔離措施,讓台灣人對關島有正面好感甚至更多認識,長期來看對旅客、市場、供應端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