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何時來紓解旱象 氣象專家估五月底到六月初

黃立偉 張國樑 吳嘉堡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要等梅雨季紓解旱象,恐怕還要再等1個月。根據氣象專家分析,梅雨大氣環境建立,需要三大指標,其中包括太平洋高壓勢力退出南海,以及緬甸雨季開始,驅動西南季風,最重要的是西南季風進入南海。觀察天氣預報,這三大要素可能等到5月21日以後,降雨才會比較顯著。雖然梅雨季還沒到來,但預估明後天,會有一波鋒面通過,全台都有降雨機率。

全台水庫水情不佳,蓄水率低於20%的水庫全台超過12座,尤其中南部最嚴峻。26日週一下午,水利署趁著山區午後對流形成,在曾文水庫附近,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希望挹注水庫集水區。

旱象難解,全台水情不樂觀,氣象專家分析,水庫解渴還是靠梅雨季,分析梅雨季主要3大環境特徵,首先是太平洋高壓勢力退出南海,其次是緬甸雨季開始驅動西南季風,最重要的是西南季風進入南海,三項指標缺一不可。

台灣永續環境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表示,梅雨季環境的建立,可能會落在5月21日前後,一直到6月1日。

而根據氣象專家表示,近日就會有降雨機率,在明後天28日、29日,會有一波移動性鋒面南下,中部以北會有陣雨或雷雨,幾乎全台都有降雨機率。至於梅雨季恐怕還要等一等。氣象專家強調5月4日到5日,在福建北部有鋒面,有機會成為首波梅雨鋒面,但初步看起來,受偏強太平洋高壓影響,結構不理想,恐怕真正梅雨鋒面形成,最快等到5月21日到6月1日之間,才會出現連續性顯著降雨。

中央氣象局簡任技正伍婉華說:「5月初以後在華南地區,像3日、4日、5日、6日,事實上都有一波波的鋒面在形成,隨著太平洋高壓,到時候未來強度會不會讓鋒面真的有機會,影響到我們的陸地,氣象局都要持續持續的觀察。」

氣象專家也憂心,今年梅雨季可能又只是一波降雨,目前評估少雨機率大。如果梅雨降雨不足,就只能冀望颱風入境,而且還是得帶入西南氣流颱風,才能解除台灣旱象。
 
1619500473f.jpg
 
1619500473x.jpg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