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人員因疫隔離無法下船 自嘲「跟坐牢沒兩樣」

疫情重創航空客運業,卻意外讓貨運業績翻紅。不過海運從業人員在疫情之下,日子並沒有比較好過。除了本來就必須習慣的漫長、無聊的海上生活,疫情期間的檢疫與隔離,更讓船員們不只靠港時無法上岸放鬆,連輪調返鄉與親人團聚也一延再延。就有船員自我解嘲說,跑船跟坐牢已經沒有兩樣了。

無論是貨櫃輪、散裝輪還是石油與天然氣專用船隻,都是國際貿易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是不分開發程度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命脈。海運與航空貨運最大的不同,就是每趟出航到返回母港,都至少花費幾個月以上的時間。除了短暫靠港裝卸貨的幾天之外,船長和船員只能看著硬梆梆的船艙、複雜的儀表板和寫不完的航海日誌等各種報表,以及一望無際的大海。

當然,貨輪的工作與生活空間,比起海軍艦艇要寬敞得多,但卻不可能像豪華郵輪那樣應有盡有,日復一日在有限的空間裡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如今,在疫情陰影籠罩下,靠港時更無法上岸放鬆心情,船員輪調也受限於各國的檢疫、隔離與出入境規範,在船上多待兩三個月已經是家常便飯。

印度油輪船長梅赫拉表示:「無法準時回家,整天被關在這固定的地方,船員都說等於像在坐牢一樣。他們現在想這些比想工作的時間還多。」

根據國際航運協會ICS的估計,目前受困於船上延後返家的各類商船船員,約有10萬人左右。儘管會有這類補給業者,定期提供各種食物用品,讓船員在物質上不虞匱乏。但一次出海等於坐牢幾個月,心理健康的問題不容忽視。

雖然船員的薪資待遇還算不錯,不過一場疫情讓不少航海圈內人,開始對職場生涯有不一樣的想法。家住新德里的梅赫拉就說,它原本還期待兒子們、有朝一日也加入海運的行列,甚至父子搭檔一起在同一艘船服勤。但現在不僅放棄這個夢想,還打算勸阻孩子不要跟他走上同一條路。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