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迷途候鳥「漠䳭」現蹤台東 鳥友搶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東北季風過境,也帶來了一些罕見的生物。最近在台東市出海口,有眼尖的鳥友就發現一隻羽毛顏色像是沙漠迷彩的小型鳥,很特殊。經過查證,是一隻分布在西伯利亞、新疆、內蒙古荒漠一帶的「漠䳭」候鳥,但台灣並不是牠渡冬遷徙的路線。台東野鳥學會研判,可能是被氣流帶到台灣的迷路鳥。現在吸引大批鳥友聚集在出海口拍照。
一大早天剛亮,台東市一處出海口聚集了20多位拿著長鏡頭的鳥友,專注的看著對岸,因為這幾天傳出這裡來了一隻罕見的候鳥。
透過長鏡頭拍照,鳥友們拍到了這一隻體型大約15公分、羽毛顏色像是沙漠迷彩的野鳥,牠的尾翼和喉部羽毛是黑色,身體是灰褐色。台東縣野鳥學會說,這是一種分布在西伯利亞、新疆、內蒙古等海拔2500到4000公尺乾旱沙漠的「漠䳭 」候鳥,羽色具有保護作用。冬天牠們會飛到溫暖地區過冬,但文獻記載,牠們過冬的地區應該是在北印度、阿拉伯和埃及等地,可是這次卻偏移,飛到好幾千公里外的台東,相當罕見,研判應該是受到天候影響迷路了。
台東野鳥學會理事蘇俊榮表示,「台灣的一個地理環境的關係,所以有時候鋒面氣候,然後像颱風的部分,都會把一些不是常在台灣出現的一些鳥,都會吹到台灣來。其實(漠䳭)紀錄的筆數也很少,這個是公鳥的一個繁殖羽的部分。」
蘇俊榮說,漠䳭在台灣被記錄到的資料很少,在2007和2019年都曾經記錄到一隻,由於牠的體色具有保護色,飛到台灣也喜歡找沙地土堆活動。台東野鳥學會呼籲鳥友,安靜的觀賞漠䳭就好,千萬不要誘食牠拍照,以免讓牠吃到不適合的食物。
透過長鏡頭拍照,鳥友們拍到了這一隻體型大約15公分、羽毛顏色像是沙漠迷彩的野鳥,牠的尾翼和喉部羽毛是黑色,身體是灰褐色。台東縣野鳥學會說,這是一種分布在西伯利亞、新疆、內蒙古等海拔2500到4000公尺乾旱沙漠的「漠䳭 」候鳥,羽色具有保護作用。冬天牠們會飛到溫暖地區過冬,但文獻記載,牠們過冬的地區應該是在北印度、阿拉伯和埃及等地,可是這次卻偏移,飛到好幾千公里外的台東,相當罕見,研判應該是受到天候影響迷路了。
台東野鳥學會理事蘇俊榮表示,「台灣的一個地理環境的關係,所以有時候鋒面氣候,然後像颱風的部分,都會把一些不是常在台灣出現的一些鳥,都會吹到台灣來。其實(漠䳭)紀錄的筆數也很少,這個是公鳥的一個繁殖羽的部分。」
蘇俊榮說,漠䳭在台灣被記錄到的資料很少,在2007和2019年都曾經記錄到一隻,由於牠的體色具有保護色,飛到台灣也喜歡找沙地土堆活動。台東野鳥學會呼籲鳥友,安靜的觀賞漠䳭就好,千萬不要誘食牠拍照,以免讓牠吃到不適合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