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雨林絨毛猴遭盜獵 成為交易珍品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哥倫比亞的亞馬遜雨林中,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的絨毛猴,肉與皮毛是當地原住民覬覦的交易珍品;許多絨毛猴媽媽被盜獵後,留下絨毛猴孤兒。不過現在這些孤兒有了「人類父親」,一位原住民部落領袖成立庇護所,並致力宣導,避免族人持續非法濫捕。
馬卡瓜原住民部落領袖沃斯奎茲說:「一個獵人當時已經要出手,殺了絨毛猴媽媽,牠必須把牠的寶寶放棄。當獵人抓起絨毛猴寶寶時,絨毛猴媽媽已經死了,我跟馬魯嘉的關係就是,我已經變成牠的爸爸,牠變成我的女兒。」
14年來,沃斯奎茲在約700多人居住的提庫納原住民部落中成立的絨毛猴庇護所,已經拯救約800隻絨毛猴;他還不斷說服族人如果過度狩獵,總有一天會讓絨毛猴消失。
馬卡瓜原住民部落領袖沃斯奎茲認為,「你必須教育他們,並且要有良心,這並不容易。現在我們都知道在馬卡瓜,什麼才可以獵捕。」
絨毛猴的肉與皮毛被當地族人視為珍貴的交易寵物,早期庫提納開始發展生態旅遊時,常可見到所謂的保育重建獵人,向遊客展示販售絨毛猴寶寶;但其實他們經常將槍口瞄準絨毛猴媽媽並射殺,讓絨毛猴寶寶變成孤兒,成為獵人賺錢的工具,警方盤查時,便說是撿來的。
絨毛猴現在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沃斯奎茲目前靠著提供食材讓遊客餵養,當作庇護所經費來源。不過在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下,當地的旅遊業一落千丈;他也承認,多年來導入正確的獵捕觀念並不容易,但他認為絨毛猴應該要有第二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