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注意過,有些商品的包裝上會印著一個小小的腳印嗎?其實這個腳印就是碳足跡,代表生產這個產品所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如果買東西的時候,注意到這類的碳標籤或是減碳標籤,就可以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環保署從2009年開始推動產品碳標籤,這幾年國內有些業者基於企業形象或是客戶要求,開始進行產品碳足跡的計算。以這家鉛筆工廠來說,為了減少碳排放,不但更換刀具提升良率,減少油漆使用。同時也根據碳係數多寡,更改油漆配方。鉛筆工廠廠長李振銘表示,「這個部分的話就是我們改良過的漆,漆裡面的話,就把碳排放系數比較高的乙酯減量,然後把碳排放係數比較低的丙酮增加一點數量,以達到整個碳排放比較少。」
在改善後每枝鉛筆碳排放減少近三成,拿到環保署的減碳標籤。另外一家科技廠商也透過精簡化設計,讓滑鼠的碳足跡減少18%。科技公司資深協理史自強指出,「我們目前在研發設計端都有被要求精簡化設計,只是說今天因為這個嘗試,讓我們的團隊更了解怎麼樣的一個精簡化設計的方向,對減碳的幫助是更大的。」
雖然在政府採購上對減碳商品有獎勵措施,但是推動十年下來,取得碳標籤的產品只有400件左右,取得減碳標籤的產品更只有40幾件,很顯然讓企業願意做碳足跡這件事的誘因仍然不足。許多業者和學者都建議,在減碳趨勢下,政府應該讓碳標籤變成一個強制性的規範。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說:「我們倒是非常建議,環保署慢慢可以把碳足跡標籤變成一個強制性,因為在全球暖化這個議題下,碳排放是變成那麼大的一個重要的議題的話,其實應該是可以往這個方向來思考。」
未來會不會有更多廠商主動揭露產品的碳足跡,需要政府提出具強制性的要求。消費者也可以用消費的力量,以行動支持減碳,讓企業履行應盡的環境責任。
購買碳足跡產品 消費力量支持減碳
張岱屏 陳添寶 / 採訪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