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木耳經第三地輸入 影響在地產業經營

嘉義中埔鄉木耳占全國七成,但中國生產的木耳藉由第三地輸入台灣,因為價格不到台灣本產一半,嚴重影響到在地木耳產業的經營。農委會表示,未來會要求進口的木耳需要有產地證明。

嘉義縣的有機木耳農場因為木耳大量進口的關係,生意現在也開始受到影響,而其它傳統的木耳農民,更因為價格被打亂的關係,經營愈來愈困難。嘉義木耳聯誼會長莊瑞東說:「比較嚴重的大部分都在歇業中,放無薪假,差不多快一年了。」
 
嘉義縣農業處副處長李建霖表示:「透過這個在海關查驗的部分,就能夠加強的去做這個產地證明的這個查驗,避免這個中國大陸的木耳透過第三地的這個國家,然後大量傾銷到我們台灣來。」

為了要保護在地的木耳農民,農委會也會修正木耳進口的規定,要透過產地證明來控制第三方轉進來的木耳。不過也有農民表示,先不論進口商的產地證明是真是假,政府對外要阻止、對內也要輔導,才可以讓這個產業有發展。

木耳農民莊詠傑表示:「那如果政府在相關的業者或是相關的產銷,產跟銷這方面能夠有更大的聯結的一個輔助的話,其實對我們生產者更大的幫助。」

農民表示,目前進口最多的木耳,是一種叫「川耳」的木耳品種,外觀看起來有油光,口感吃起來脆脆的,和台灣多數種的「毛耳」是完全不同,也希望政府除了要求產地證明,也可以把品種分開,讓消費者更清楚在地和進口的木耳。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