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東園街手工西裝店沒落 老店碩果僅存
黃怡菁 郭俊麟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北市艋舺的東園街,有一間開了快要40年的老店,老師傅做的西裝都是用手縫的。但後來成衣業興起,已經很少人願意再花錢量身訂做西裝,仍在的這間老店,見證了手工西裝業興衰。
身體曲線、板型已經儲存在腦海裡,文士西服中心老闆、也是裁縫師傅洪文騫不用先打版,手裡有工具,就可以掌握尺寸、直接剪裁縫製出自己要穿的西裝背心。洪文騫說:「有的人平肩、有的人斜肩、有的人駝背、有的人挺胸、有的人大肚子,你買現成的沒辦法,它只有一個版樣。」
41年次的洪文騫今年67歲,來自彰化二林,國小畢業就去南投竹山拜師學藝,18歲北上打拚、在多個手工西服店擔任裁縫師。到了30歲民國71年,他落腳在南萬華東園街巷弄,開起屬於自己的店面。洪文騫表示:「以前像我們從鄉下上來要回去的時候,我那些同窗他們要回去,都會跑來做衣服。」
從中南部來到台北討生活,過年前訂做一件體面的西裝再回家鄉,是台灣經濟起飛年代盛行的風氣。洪文騫回憶:「以前這個時候晚上幾乎都沒睡,有時候做到兩三點,有時候都是做到天亮,現在過年前剩下十幾二十天而已,手上都沒有一件西裝(訂單)。」
但後來成衣業興起,洪文騫說,已經很少人願意再花錢量身訂做西裝,過年前兩個月接不到一張訂單,現在多半仰賴「修改衣服」維持生計,「我們以前十七、八位師兄弟,也剩下我一個人在做,因為我別的不會,我只會做衣服而已。」
見證手工西裝業興衰,洪文騫指出,東園街周遭原本有20多家競爭對手,如今只剩下他一家。不變的是,店面招牌、布料擺設,還保留當年樣貌,等著老主顧,久久上門一次,身形多一分還是少一寸,都掌握在老師傅的針線裡。
身體曲線、板型已經儲存在腦海裡,文士西服中心老闆、也是裁縫師傅洪文騫不用先打版,手裡有工具,就可以掌握尺寸、直接剪裁縫製出自己要穿的西裝背心。洪文騫說:「有的人平肩、有的人斜肩、有的人駝背、有的人挺胸、有的人大肚子,你買現成的沒辦法,它只有一個版樣。」
41年次的洪文騫今年67歲,來自彰化二林,國小畢業就去南投竹山拜師學藝,18歲北上打拚、在多個手工西服店擔任裁縫師。到了30歲民國71年,他落腳在南萬華東園街巷弄,開起屬於自己的店面。洪文騫表示:「以前像我們從鄉下上來要回去的時候,我那些同窗他們要回去,都會跑來做衣服。」
從中南部來到台北討生活,過年前訂做一件體面的西裝再回家鄉,是台灣經濟起飛年代盛行的風氣。洪文騫回憶:「以前這個時候晚上幾乎都沒睡,有時候做到兩三點,有時候都是做到天亮,現在過年前剩下十幾二十天而已,手上都沒有一件西裝(訂單)。」
但後來成衣業興起,洪文騫說,已經很少人願意再花錢量身訂做西裝,過年前兩個月接不到一張訂單,現在多半仰賴「修改衣服」維持生計,「我們以前十七、八位師兄弟,也剩下我一個人在做,因為我別的不會,我只會做衣服而已。」
見證手工西裝業興衰,洪文騫指出,東園街周遭原本有20多家競爭對手,如今只剩下他一家。不變的是,店面招牌、布料擺設,還保留當年樣貌,等著老主顧,久久上門一次,身形多一分還是少一寸,都掌握在老師傅的針線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