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法3學者對抗貧困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徐婉寧 鍾建剛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由三位致力全球貧窮問題的學者,獲得殊榮。諾貝爾委員會指出,三位學者用實驗性方法,研究如何減少貧窮,獲得肯定。其中夫妻檔太太艾絲特杜芙若,是史上第二位拿下經濟學獎的女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希吉特.巴納吉說,「我們對現在進行的工作很雀躍,那很有趣,我們正在學習新知。」艾絲特杜芙若也表示,「在這些令人沮喪的消息中還有一絲曙光,那就是在過去30年,世界貧窮人士的命運獲得極大改善。」
夫妻檔經濟學家印度裔的阿比希吉特-巴納吉和法國的 艾絲特杜芙若榮獲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的研究指出,貧窮國家的平均生產力,因為科技技術使用上的落差,例如有些人和公司使用最新技術,其他人只能使用落後技術,而造成巨大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太太杜芙若,現年47歲,是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五十年來,第二位女性得獎者,同時還是最年輕的。
艾絲特杜芙若說,「為什麼很少女性獲得諾貝爾獎或其他獎項?不是因為頒獎者不願頒給或歧視女性,而是因為漏斗就不夠大,那不只是女性,我認為對少數族裔也是。」
今年經濟學獎還頒給美國哈佛大學的麥可克雷默,他的研究聚焦在如何用低成本提高教育效果,他和NGO團體在美國東北部還有肯亞郊區進行實驗,發現對特定學生提供課本或免費午餐等協助,比平均提供的效果來得好。
今年這三位得獎者的研究,被認為改善對抗貧窮的能力,二十年的時間,他們新的實驗性方法,轉變了發展經濟學。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希吉特.巴納吉說,「我們對現在進行的工作很雀躍,那很有趣,我們正在學習新知。」艾絲特杜芙若也表示,「在這些令人沮喪的消息中還有一絲曙光,那就是在過去30年,世界貧窮人士的命運獲得極大改善。」
夫妻檔經濟學家印度裔的阿比希吉特-巴納吉和法國的 艾絲特杜芙若榮獲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的研究指出,貧窮國家的平均生產力,因為科技技術使用上的落差,例如有些人和公司使用最新技術,其他人只能使用落後技術,而造成巨大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太太杜芙若,現年47歲,是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五十年來,第二位女性得獎者,同時還是最年輕的。
艾絲特杜芙若說,「為什麼很少女性獲得諾貝爾獎或其他獎項?不是因為頒獎者不願頒給或歧視女性,而是因為漏斗就不夠大,那不只是女性,我認為對少數族裔也是。」
今年經濟學獎還頒給美國哈佛大學的麥可克雷默,他的研究聚焦在如何用低成本提高教育效果,他和NGO團體在美國東北部還有肯亞郊區進行實驗,發現對特定學生提供課本或免費午餐等協助,比平均提供的效果來得好。
今年這三位得獎者的研究,被認為改善對抗貧窮的能力,二十年的時間,他們新的實驗性方法,轉變了發展經濟學。

(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