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關廟中央戲院 地方社團爭取修復
溫正衡 / 台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停業30年的台南關廟中央戲院建造迄今約50年,但戲院內放映機木座椅等設施仍保留著,地方社團希望努力爭取修復。
外表看似荒廢,但走進戲院內部,依舊還可以看到木椅、舞台、以及放映機等老物。關廟中央戲院成立於一九六六年,原本是露天的放映場所,但後來原址改建為大樓,除了規劃室內空間,更結合商場帶動人潮,不過隨著時代進步,老戲院沒落,戲院也在30年前歇業,當地人回憶起老戲院,依舊懷念。
關廟香洋里長盧建平說:「我們當小孩時候都排隊進來,那時候都整團進來看,回憶很棒、很多人,像我們差不多都有50年的感情在那邊。」
荒廢多年深感可惜,在地青年發起修復構想,發起人許玓維就說,她先申請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將趁著中央戲院改建迄今正好滿50年的時候,策劃在建物外舉辦放映關廟短片活動,以及經典的黑白電影回顧,邀請鄉親回味古早的庶民娛樂。
許玓維表示:「今年的計畫就是想說蒐集一些老照片或是做一些基礎的耆老訪問,可以在中央戲院創立的50周年這個時候,幫大家做一點回憶的美麗時刻。」
由活動串起鄉親的回憶,再一步一步號召大家一起加入修復老戲院的行列,這個構想雖好,但現實面卻不是如此,關廟區公所調查,包含土地與建物等,有產權的超過30人,要取得所有人共識,恐怕很困難。
關廟區長王素珠說:「產權大概有30多人,地上物跟地下的所有權人又不同人,所以產權很複雜,我們也盡量來努力。」
對此,台南市文化局表示,樂見在地青年站出來主動進行建物的歷史調查,同時也支持老戲院能被規劃為藝文展演空間不過目前就卡在私人產權問題,若未來能夠釐清、處理有結果後,文化局也將會協助公所、支持在地團體,協助的老戲院活化工作。
外表看似荒廢,但走進戲院內部,依舊還可以看到木椅、舞台、以及放映機等老物。關廟中央戲院成立於一九六六年,原本是露天的放映場所,但後來原址改建為大樓,除了規劃室內空間,更結合商場帶動人潮,不過隨著時代進步,老戲院沒落,戲院也在30年前歇業,當地人回憶起老戲院,依舊懷念。
關廟香洋里長盧建平說:「我們當小孩時候都排隊進來,那時候都整團進來看,回憶很棒、很多人,像我們差不多都有50年的感情在那邊。」
荒廢多年深感可惜,在地青年發起修復構想,發起人許玓維就說,她先申請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將趁著中央戲院改建迄今正好滿50年的時候,策劃在建物外舉辦放映關廟短片活動,以及經典的黑白電影回顧,邀請鄉親回味古早的庶民娛樂。
許玓維表示:「今年的計畫就是想說蒐集一些老照片或是做一些基礎的耆老訪問,可以在中央戲院創立的50周年這個時候,幫大家做一點回憶的美麗時刻。」
由活動串起鄉親的回憶,再一步一步號召大家一起加入修復老戲院的行列,這個構想雖好,但現實面卻不是如此,關廟區公所調查,包含土地與建物等,有產權的超過30人,要取得所有人共識,恐怕很困難。
關廟區長王素珠說:「產權大概有30多人,地上物跟地下的所有權人又不同人,所以產權很複雜,我們也盡量來努力。」
對此,台南市文化局表示,樂見在地青年站出來主動進行建物的歷史調查,同時也支持老戲院能被規劃為藝文展演空間不過目前就卡在私人產權問題,若未來能夠釐清、處理有結果後,文化局也將會協助公所、支持在地團體,協助的老戲院活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