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口湖AI養台灣鯛 獲「地方創生」資金
王威雄 / 雲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雲林口湖魚類生產合作社,將智能AI技術導入台灣鯛養殖池,將在口湖鄉打造109個台灣鯛智能魚池,估計未來一年可創造近3億元產值。
將養殖池移進室內,導入智能AI技術,只要用手機遠端監控,就能掌握養殖池水質水溫、自動投餌、投藥和生長監控等等,未來還規劃在養殖池上,加設太陽能儲電,這樣的台灣鯛智能養殖,能提高台灣鯛養殖育成率。
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表示,「我們傳統養殖魚一噸水養5公斤,現在是把它拉到35到50公斤,所以(產量)有7到10倍左右,然後用水量也可以減少42倍。」
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表示,雲林口湖鄉土地不利耕種,養殖業是地方主要基礎產業,但面臨地球暖化讓養殖育成率越來越低,現在導入智能養殖,獲得國發會地方創生計畫審核通過。
雲縣府計畫處處長李明岳說,「我們全力投入口湖地方創生,所以我們希望用科技方式,用更小的土地、更少的水源,來友善養殖,而且可以穩定的供貨,我們目標是放眼國際漁業市場。」
縣府計畫處表示,目前這計畫第一期會在2022年前打造109個智能魚池,估所需經費3.8億元,國發會投資1.8億元,其他由業者負責,未來一年可創造近3億元產值,是雲林第一個地方創生通過提案,也是全國示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