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DNA測試篩選 馴化野生狐狸變寵物

把野生動物馴化變成寵物,在俄國就一直在進行狐狸的實驗,從前蘇聯時代就開始了,把野生狐狸透過DNA的測試,不斷篩選跟馴化,現在已培育出個性溫馴,比較能跟人類親近的狐狸品種。目前美國,法國,荷蘭和南韓,就有民眾把狐狸當寵物。

狐狸飼主謝爾曼說:「(狐狸)是非常有趣的動物,牠們很容易訓練,而且比狗懂得更多,但你必須要花很多時間和牠相處。」

伊納里來到這個家三年了,牠和狗狗一樣,最喜歡主人帶牠到外面散步,還和街上遇到的狗狗成為好朋友。很難想像,被認為具有攻擊性、不適合當寵物的狐狸竟如此溫順,原來依納里不是野生狐狸,而是科學家經過半世紀以上的實驗,培育出的馴化狐狸。

新西伯利亞細胞及遺傳研究所研究員楚特說:「讓我告訴你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從動物農場裡選出一群狐狸,選出比較溫馴的幼狐寶寶,然後培育出好幾代。」

早在1959年,就有一群前蘇聯科學家,想要複製狼演化為狗的馴化過程,選出比較不會咬人的野生狐狸,讓牠們繁殖下一代後,再從長大的狐狸中,選出最溫馴的狐狸繼續進行演化。經過60代的測試篩選,培育出體型較小、耳朵下垂、會搖尾巴,喜歡跟人類親近的狐狸品種。

俄國科學家為了籌備足夠資金持續進行這項研究,2011年起在網路上販賣馴化過的狐狸,目前包括美國、法國、荷蘭跟南韓,都有不少人開始把馴化版的狐狸,當成寵物來飼養,但能否淡化狐狸在人類心目中長期的刻板印象,恐怕就見仁見智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