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芳至育幼院教做造型卡通饅頭

您有聽過造型卡通饅頭嗎?這比一般的白饅頭,必須要多花五倍的時間才能完成,來自台中的王甜芳,到各地育幼院或基金會,帶著孩子們動手做饅頭,希望藉由捏麵團的過程中陪伴關心他們,也讓孩子有無限的創意和想像空間。

有了鼓勵、動作就更加賣力,饅頭老師王甜芳,把麵團加進酵母和食材,帶著學生開始動手做饅頭。

今天的學生很特別,是第一基金會的學員們,耐心擀著麵糰,這樣的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不過對他們而言可不輕鬆,邊做邊玩、也連帶刺激他們的感官。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 張菁倫說:「他們在感官上面的需求比較多,尤其是越重度的心智障礙朋友,其實感官的需求是越需要。所以像這樣一個活動,覺得非常棒的是他可以提供觸覺視覺,然後還有味覺的各方面的參與。」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王甜芳的周末選擇放下家庭和工作,到各地育院和基金會當志工,給一坨麵團,就能創造無限的想像空間。

饅頭志工 王甜芳說:「因為我小時候家裡頭都是低收入戶,然後一直唸書以來都是老師跟同學之間的幫忙,所以我就覺得,我想要可以幫助育幼院,所以我這兩三年都是在育幼院服務。」

拿麵團就像捏黏土,王甜芳靠著興趣自學,讓饅頭擬人化。各路神明慶生,Q版饅頭拿來祭拜顯得誠意十足,揉出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萌度爆表讓人看了心裡融化,不過為了要做出好看又好吃的饅頭,王甜芳也常常鬧出糗事,忘記加酵母,饅頭變成了麵疙瘩、還有發酵過度,一爆炸饅頭就成了發糕。

王甜芳表示,「中間製作的過程中,就是人力付出的心力也是比較辛苦的,因為要做一些比較細微造型的捏製,然後還有想說怎樣可以讓它蒸起來是漂亮的,所以在中間的過程中也是反覆地練習這樣子。」

童年曾經辛苦過,現在熬過來了,更希望能夠拉一把有著同樣經驗的孩子,用一雙手加上另外一雙手,做出來的饅頭,滋味更是幸福。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