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加大獲奧斯卡「科技成就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奧斯卡主辦單位,今年二月初將「科技成就獎」,頒發給南加大團隊,其中的一位成員 馬萬鈞 來自台灣。馬萬鈞十年前,和他的教授研發出「臉部捕捉特寫」技術,後來這項技術應用在《阿凡達》、《哈比人》、《決戰猩球》等好萊塢電影的特效製作。上午他回到母校台大,分享他的歷程。
演員戴上攝影機等捕捉裝置,臉部的細微表情,就能同步套用在電影《決戰猩球》的角色上頭,讓虛擬的猩猩「栩栩如生」。
Google軟體設計師 馬萬鈞說,「基本上演員前面有一個攝影機,然後這邊就是攝影機,可以看到這個畫面,基本上我們就會分析這個圖,我們要知道說,臉上這些標記,這些點的位置,跟所謂的動畫模型,是有什麼關聯,比如說他張嘴的時候,我動畫當然要叫他張嘴,眉毛抬起來,就眉毛抬起來。」
在台大分享「臉部捕捉特寫」技術應用中,最驕傲的一部電影就是《決戰猩球》,台大校友馬萬鈞,就是拿下今年奧斯卡金像獎、美國影藝學院頒發的「科技成就獎」的首位台灣人。
馬萬鈞十年前和教授共同研發出臉部捕捉特寫,被拍攝者坐在LED燈泡中,燈泡連接微電腦,能細緻捕捉被拍攝者的臉部光影移動,重建細緻的臉部表情,後來這項技術應用在《阿凡達》、《哈比人》、《決戰猩球》等好萊塢電影的特效製作。
馬萬鈞又說,「這些細節造成他臉上的光澤,都會不一樣,我們可以很快地按一個按鈕,這個東西出來的時候,他們(動畫師)就可以,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
馬萬鈞的特效技術,可以大幅降低動畫師的製作時間與成本,例如用數學演算,就能在電影中製作出大量的軍人,現在任職於Google的軟體設計師,負責行動裝置的擴增實境研發與應用,這次難得返回母校台大,和台下恩師、學弟妹分享技術製作和榮耀。
演員戴上攝影機等捕捉裝置,臉部的細微表情,就能同步套用在電影《決戰猩球》的角色上頭,讓虛擬的猩猩「栩栩如生」。
Google軟體設計師 馬萬鈞說,「基本上演員前面有一個攝影機,然後這邊就是攝影機,可以看到這個畫面,基本上我們就會分析這個圖,我們要知道說,臉上這些標記,這些點的位置,跟所謂的動畫模型,是有什麼關聯,比如說他張嘴的時候,我動畫當然要叫他張嘴,眉毛抬起來,就眉毛抬起來。」
在台大分享「臉部捕捉特寫」技術應用中,最驕傲的一部電影就是《決戰猩球》,台大校友馬萬鈞,就是拿下今年奧斯卡金像獎、美國影藝學院頒發的「科技成就獎」的首位台灣人。
馬萬鈞十年前和教授共同研發出臉部捕捉特寫,被拍攝者坐在LED燈泡中,燈泡連接微電腦,能細緻捕捉被拍攝者的臉部光影移動,重建細緻的臉部表情,後來這項技術應用在《阿凡達》、《哈比人》、《決戰猩球》等好萊塢電影的特效製作。
馬萬鈞又說,「這些細節造成他臉上的光澤,都會不一樣,我們可以很快地按一個按鈕,這個東西出來的時候,他們(動畫師)就可以,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
馬萬鈞的特效技術,可以大幅降低動畫師的製作時間與成本,例如用數學演算,就能在電影中製作出大量的軍人,現在任職於Google的軟體設計師,負責行動裝置的擴增實境研發與應用,這次難得返回母校台大,和台下恩師、學弟妹分享技術製作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