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超市業者誤售有毒魨魚
陳詩童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日本三重縣爆出有超市業者,誤將有毒的魚當成一般餘銷售,等到店家發現出錯,魚已經賣出去了。
黃白色的魚身上,有刀痕畫過的痕跡,這就是當時被當成一般魚類、賣出的「長尾革單棘魨」。12號當天,福井縣魚貨盤商,將有毒的魚,誤認為是俗稱剝皮魚的「絲背冠鱗單棘魨」,賣給日本三重縣的超市業者,等到超市業者發現出錯,架上的2條魚,已經全部賣出。
超市業者說:「當時只覺得這剝皮魚長得有點怪,因為也相信(合作業者就上架),造成大眾這麼大的困擾跟擔心真的很抱歉。」
由於「長尾革單棘魨」的內臟帶有猛毒,如果誤食這種魚類內臟,會引起激烈的肌肉疼痛、呼吸困難,更嚴重還會喪命。超市業者緊急通報縣府衛生局,追蹤買魚的消費者,最後兩條魚中,將其中一條還沒食用的毒魚回收,而另一條已下鍋、被消費者全家3人吃掉,所幸暫時沒事。
東京海洋大學客座副教授 宮澤正之說明,「(這種魚)帶有岩沙海葵毒素,比河魨帶有的河豚毒素還要毒上數十倍,但長尾革單棘魨身上的毒素是因為食物鏈帶來的,有種類似海葵的『菟葵』生物,長尾革單棘魨吃了這種海葵才帶有岩沙海葵毒素,可能比較沒吃到這海葵(才沒帶毒)。」
專家分析,魚類食品在進入超市販售前,在漁民跟盤商手中,應先確認、排除不適合販賣的魚類,同時也建議消費者,在食用魚類時,應該清除內臟等器官,只吃魚肉比較安全。
黃白色的魚身上,有刀痕畫過的痕跡,這就是當時被當成一般魚類、賣出的「長尾革單棘魨」。12號當天,福井縣魚貨盤商,將有毒的魚,誤認為是俗稱剝皮魚的「絲背冠鱗單棘魨」,賣給日本三重縣的超市業者,等到超市業者發現出錯,架上的2條魚,已經全部賣出。
超市業者說:「當時只覺得這剝皮魚長得有點怪,因為也相信(合作業者就上架),造成大眾這麼大的困擾跟擔心真的很抱歉。」
由於「長尾革單棘魨」的內臟帶有猛毒,如果誤食這種魚類內臟,會引起激烈的肌肉疼痛、呼吸困難,更嚴重還會喪命。超市業者緊急通報縣府衛生局,追蹤買魚的消費者,最後兩條魚中,將其中一條還沒食用的毒魚回收,而另一條已下鍋、被消費者全家3人吃掉,所幸暫時沒事。
東京海洋大學客座副教授 宮澤正之說明,「(這種魚)帶有岩沙海葵毒素,比河魨帶有的河豚毒素還要毒上數十倍,但長尾革單棘魨身上的毒素是因為食物鏈帶來的,有種類似海葵的『菟葵』生物,長尾革單棘魨吃了這種海葵才帶有岩沙海葵毒素,可能比較沒吃到這海葵(才沒帶毒)。」
專家分析,魚類食品在進入超市販售前,在漁民跟盤商手中,應先確認、排除不適合販賣的魚類,同時也建議消費者,在食用魚類時,應該清除內臟等器官,只吃魚肉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