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台灣西半部空氣品質不佳,8號統計全台有超過7成以上測站,AQI指標都在橘色警戒以上。環保署和災防辦公室研擬推動手機「空汙警報」,規劃未來如果AQI指標超過200,測站附近20公里內的民眾,手機就會收到預警,預計最快在年底上路。 放眼望去,天色有些灰濛濛,近三天,台灣西半部空品差,八號白天的空氣品質監測,AQI指標和西半部一片「紅色警示」,9號上午,台中以北空氣逐漸轉好,但中部以南還維持紅色。為了即時提供空汙資訊,環保署和行政院災防辦公室規劃推出手機「空汙警報」,預計最快年底上路。 環保署空保處專委徐淑芷指出,「AQI大於200的時候,是對所有的民眾可能會造成健康比較嚴重的影響,那我們是希望就是說透過這樣子(警訊)的話,提醒民眾隨時注意防範,或者做一些避險的方式,AQI小於200的部分,我們空品嚴重惡化防制辦法裡頭原來就有相關的警告機制。」 現階段,出現颱風、土石流、地震等狀況時,手機都會出現防災廣播訊息,環保署規劃,未來只要AQI指標大於200,手機就能獲得警訊。以AQI指標紅色、對所有族群不良的151-200來看,其中PM2.5大約是54.5-150.4微克/立方米,到了要發警訊的200以上,PM2.5就超過150.5微克/立方米。回顧106年,AQI超過200,警訊發布次數大約30次。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指出,「非常可惜 PM2.5 24小時的平均值要大於150.5(AQI指標超過200),台灣大概很困難,(另舉例PM10)你要24小時大於355 不知道殺死多少人了。」 環保團體認為,AQI設200標準有點高,要想達到實際應用功能,恐怕效果有限,不過環保署認為,發布警訊的次數和時機,都需要審慎評估,否則太頻繁發送,容易造成恐慌,還會討論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