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厚補助誘台師生 學者:有政治目的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師台生針對赴中風險和挑戰,有學者提出中國給台生特權式優惠,給台師優於台灣的研究補助,但往往不確定性高,而且不只校園環境自由度受限,連生活上買房,醫療和就學,其實也問題重重。
中國對台31項措施積極吸引台人赴中發展,更對台生台師祭出優厚補助獎勵,不過有學者認為,中國讓低分台生能錄取中國頂尖學府,將台生塑造成特權階級,卻歧視自己的年輕人,不只影響兩岸健康交流,而且對台生的優惠,最終都有政治目的。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指出,「把台灣的年輕人塑造成一種特權的階級,變成歧視自己的年輕人,那中共這樣做其實是很荒謬的。」
淡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則認為,「對待台灣學生,我不能說講成什麼統戰,但是做一些必要的,他們認為的一些思想工作,這是很正常的。」
曾赴中任教12年的政大學者李政亮認為,台師在中國要面對大學環境和日常生活的風險,包括升等,薪資與研究案申請,不確定性偏高,教師授課自由度受限,教材也被言論管制,生活上光是看醫生這件事,都充滿挑戰。
政大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李政亮表示,「(小孩)要上小學潛規則,要繳贊助費、要透過關係,到醫院看病要遇到那種號販子,賣那個醫院的號碼給你。」
陸委會統計,目前約有1.1萬台生赴中求學,面對赴中潮流,陸委會提醒中國有龐大就業競爭壓力,和居住證等隱私曝露等問題,應審慎評估。
陸委會副主委陳明棋表示,「不管因為什麼樣的原因,怎麼去求學,站在陸委會的一個立場,裡面還充滿許多的風險和很多的不確定,很難相信一個言論高度管制思想緊密控制的一個地方,能夠有什麼樣子的真實的學術。」
學者認為兩岸已進入冷對抗時刻,並表現在政治外交經濟和社會各層面,陸委會應提供更多研究結果和真相,講實話,才能讓兩岸有健康交流。
中國對台31項措施積極吸引台人赴中發展,更對台生台師祭出優厚補助獎勵,不過有學者認為,中國讓低分台生能錄取中國頂尖學府,將台生塑造成特權階級,卻歧視自己的年輕人,不只影響兩岸健康交流,而且對台生的優惠,最終都有政治目的。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指出,「把台灣的年輕人塑造成一種特權的階級,變成歧視自己的年輕人,那中共這樣做其實是很荒謬的。」
淡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則認為,「對待台灣學生,我不能說講成什麼統戰,但是做一些必要的,他們認為的一些思想工作,這是很正常的。」
曾赴中任教12年的政大學者李政亮認為,台師在中國要面對大學環境和日常生活的風險,包括升等,薪資與研究案申請,不確定性偏高,教師授課自由度受限,教材也被言論管制,生活上光是看醫生這件事,都充滿挑戰。
政大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李政亮表示,「(小孩)要上小學潛規則,要繳贊助費、要透過關係,到醫院看病要遇到那種號販子,賣那個醫院的號碼給你。」
陸委會統計,目前約有1.1萬台生赴中求學,面對赴中潮流,陸委會提醒中國有龐大就業競爭壓力,和居住證等隱私曝露等問題,應審慎評估。
陸委會副主委陳明棋表示,「不管因為什麼樣的原因,怎麼去求學,站在陸委會的一個立場,裡面還充滿許多的風險和很多的不確定,很難相信一個言論高度管制思想緊密控制的一個地方,能夠有什麼樣子的真實的學術。」
學者認為兩岸已進入冷對抗時刻,並表現在政治外交經濟和社會各層面,陸委會應提供更多研究結果和真相,講實話,才能讓兩岸有健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