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二、三期整宅 都更小組駐地溝通
蔡慧玲 邱福財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北市水源二、三期整建住宅,屋齡將近50年,平均每戶大約只有10-12坪,建物日益老舊,當地住戶曾經嘗試自立更新,卻因為產權複雜而破局。目前,還有2成住戶不同意都更或未表態,台北市府則委由都更推動小組展開駐地服務,協助居住溝通,來加速整合。
看到台北市長柯文哲來水源路,參加都更推動小組工作站揭牌,許多居民拍手歡迎,就是希望水源路二、三期整宅,能儘快更新重建。
受訪居民表示,「(房子)有的都好像很脆弱,住起來很沒有安全感,要是大地震來的話,有可能會整個都倒塌。」另一位居民則說,「很無奈啦,明明就看到我們好像可以第一個都更的,結果變成最後,然後突然說要成立一個什麼工作站。」
居民對都更既期待又怕落空,因為面積大約10342平方公尺的水源路二、三期整建住宅,屋齡將近50年,平均每戶大約只有10-12坪,建物日漸老舊,在民國87年就被北市府劃定都更地區,當地住戶曾經嘗試自立更新,卻礙於產權複雜,無法整合而破局。如今460戶、還有80多戶不同意都更或未表態。
台北市都更推動中心資深規劃師 楊訓嘉表示,「其實他不同意,有時候是他自己家裡的狀況,有些是對都更的不了解,我們就經過我們駐地的設置,就是我們會去找他們,我們就去跟他們多談談多溝通,希望可以把這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把它釐清。」
相隔一條水源路,水源四、五期已經改建完成,等待原住戶入住,二、三期整宅則卡關多年,市府現在委由都更推動小組展開駐地服務,以協助居民溝通,試圖加快整合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