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抗沙漠化 內蒙古庫布齊治沙有成
謝濟真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國內蒙古的庫布齊沙漠,三十年前還是不毛之地,但是現在完全改頭換面,並發展觀光業。這一切都得歸功於綠化種樹修復生態。
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青蔥翠綠,你可能很難想像,這裡是位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庫布齊沙漠。三十年前,排名中國第七大的庫布齊沙漠幾乎沒有任何植被和可供行走的道路。居民大多數都是游牧民族,靠著放牧和農耕維生。不穩定的生活,再加上經常有沙塵暴侵襲,日子過得相當艱辛。一家人的年收入,可能連一萬塊人民幣都不到。
一名庫布齊居民說:「我從小就對自己的家鄉不是太滿意。恨那種的感覺是有過的。那時候就恨自己的家鄉──我怎麼能生長在這個沙漠裡面啊?沒有路,自己的羊肉都賣不出去。」
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青蔥翠綠,你可能很難想像,這裡是位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庫布齊沙漠。三十年前,排名中國第七大的庫布齊沙漠幾乎沒有任何植被和可供行走的道路。居民大多數都是游牧民族,靠著放牧和農耕維生。不穩定的生活,再加上經常有沙塵暴侵襲,日子過得相當艱辛。一家人的年收入,可能連一萬塊人民幣都不到。
一名庫布齊居民說:「我從小就對自己的家鄉不是太滿意。恨那種的感覺是有過的。那時候就恨自己的家鄉──我怎麼能生長在這個沙漠裡面啊?沒有路,自己的羊肉都賣不出去。」
不過,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小小的舉動而發生了變化,那就是種樹。為了對抗沙漠化,從1990年代開始,當地政府開始鼓勵居民和企業種樹、發展綠色產業,經過這麼多年下來漸漸看到成果,形成了正循環。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投入生態市場,不只居民的生活獲得改善,也吸引不少對於治沙有興趣的外地年輕人來工作。這家在庫布齊沙漠已經深耕30年的生態修復公司,百分之40的員工年齡都還不到28歲。
億利資源集團研究人員說:「我來這邊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老專家們可能就是實踐經驗非常豐富,而我們是因為理論知識會接觸到一些很多很新的東西。對,就是用這些結合起來。」
隨著庫布齊沙漠逐漸發展起來,當地觀光業也蒸蒸日上。一些有生意頭腦的當地人,靠著餐廳、住宿和沙漠娛樂項目,在旅遊旺季,一天就能接到200位旅客,賺進比以前多30倍的收入。儘管生活條件已經大幅改善,但是他們仍不忘記配合政府政策繼續種樹,因為,種樹已經成為他們的畢生志業。

億利資源集團研究人員說:「我來這邊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老專家們可能就是實踐經驗非常豐富,而我們是因為理論知識會接觸到一些很多很新的東西。對,就是用這些結合起來。」
隨著庫布齊沙漠逐漸發展起來,當地觀光業也蒸蒸日上。一些有生意頭腦的當地人,靠著餐廳、住宿和沙漠娛樂項目,在旅遊旺季,一天就能接到200位旅客,賺進比以前多30倍的收入。儘管生活條件已經大幅改善,但是他們仍不忘記配合政府政策繼續種樹,因為,種樹已經成為他們的畢生志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