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惠台措施」開影視業大門 學者憂業界自我審查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國公布惠台31項措施,其中針對影視產業的放寬措施,是否會造成國內影視人才流失,或為了迎合中國審批制度,而進行「自我審查」?今天有國內影視產業人士認為,惠台措施確實提供台灣開啟進軍對岸市場的大門,但目前只公布大原則,沒有實施細則,還是存在不確定性。
系列電影角頭,在台灣叫好又叫座,不過這種黑幫電影題材,過去根本不可能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最近卻傳出有轉機。電影「角頭」監製張威縯透露,電影題材是中國典型禁片,「陸一定是不可以播放,你連想都不用想可不可以申請」,但他目前已經收大中國廣電局要求送審的通知。
中國惠台31項措施,第17到20項對台灣影視產業開放,包括可報名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獎項,放寬參與大陸電視電影數量限制,放寬引進台製影視數量,放寬兩岸合作人員比例和縮短審批時限等。跨足兩岸的導演賴水清認為,已開啟台灣影視優惠大門,「市場大,然後所有的從業人員都機會多了。」
惠台措施公布前,兩岸其實已順利合拍賀歲片「健忘村」,惠台措施公布後,業界更希望看到具體細則。中華民國節目內容製作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汪威江說,「你是從(審批時間)50天縮短到20天還是30天?我覺得做法要很明確。」
學界則擔憂影視產業為了西進,為求政治正確而先「自我審查」,也擔心影視人才流失,衝擊影視產業。
台灣電視劇製作產業聯合總會會長林錫輝則認為,影視產業不是機密產業,人才的流動本來就是很正常,「去了不是去做顛覆,我們去做生意,所以當然一定會自我設限,你要進大陸,麻煩你遵照大陸的規定。」
對中國惠台衝擊,文化部也端出「獎補助-投融資」雙軌制,投入前瞻41億預算,提高產製量,供業者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