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老化,老老照顧和獨居,讓不少患者出院14天內又再回急診。為了解決這一塊的空窗,台中市首創「陪同出院」計劃,透過出院後醫護密集到患者家中協助照顧及護理,減少再復發率,也降低進入安養機構的案量;上路一個月,已經有158個個案申請。 護理人員進到患者家中,協助起居照料及護理工作。 出院前,雖然醫護都教過家屬,但有些老老照顧的長輩,不是一知半解,就是根本無力照顧。這樣空窗期,往往再成患者再復發入院。林老先生一個人獨居,又有帕金森症,跌倒住院到出院,因為有「陪同出院」的實驗計劃,讓家屬安心不少。 ==家屬 林蘭== 我們是很有幫助 因為我們也是各有各的家庭嘛 打電話跟他們(醫院)講 他們也都會派人來(居家護理) 在衛福部長照2.0的架構,65歲以上失能,50歲以下身心障礙者,患者在出院後,到居家照護中間關鍵期,把醫護及藥師送到患者家中,減少了再復發率,也提高癒後的恢復,台中市政府撥一千萬預算,才上路一個月,就有158個案量。 ==台中市衛生局長 呂宗學== 我們這個台中的計劃 就是補那個關鍵第一天 出院的第一天 那個就差很多 其實不只我剛講(居家)環境 那個家屬心理 有一個人陪他 這個人是專家 是很資深的護理師 什麼問題都找他 心理上也很安慰 不過這項計劃,個案至少要醫、護及藥師,未來這套模式要推廣,人力成本是最大的考驗。 ==中國附醫護理師 蘇绣婷== 每天去 或是初期六日也去 (執行成果)沒有在14天內再入院 目前院內是兩位 出院準備服務護理師 不過醫院有計劃 就是再增加出院準備的人力這樣 台中市衛生局長指出,初期成本雖然高,但整體可以減少醫療的再支出,原本出院就到安養機構的患者,也可以回家。未來這套模式如果可以成功執行,將有助於解決台灣老化社會的醫療成本。 黃千容 賴世杰 台中報導
台中首創"陪同出院" 醫護到家助病患護理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