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署加強打擊非法捕撈 裁罰金額加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被歐盟列為非法漁業警告名單。漁業署為了加強打擊非法抓魚,對漁民加重罰款,有東港籍漁船,被查到超額捕鮪魚,被罰480萬。也有漁業團體指出,有老漁民只是沒交報單,就被罰130萬
為了預防漁民過度捕撈,可做為生魚片料理的大目鮪,每艘漁船的捕獲量,都有配額限制。今年三月,屏東東港籍漁船,卸魚時被抽查到,大目鮪全魚重達15.25公噸,超過許可配額的52%,而且沒有依法申報,總共被重罰480萬元。
==漁業署遠洋組組長 林頂榮==
那到目前我們給他限額是10噸
但是他卸下來以後
經過我們同仁這邊檢查人員
測量過以後 超過15噸
也就是說他超過我們這個比例
高達50%以上
另一項重大違規,則是宜蘭南方澳有漁船,被查獲大量魚翅,鯊魚鰭、身比例不對襯,有割鰭棄身的嫌疑,總共被罰120萬元。過去非法捕撈,罰金通常在三、五萬左右,今年二月「漁業三法」上路後,漁業署加重罰則,要漁民被罰到會「痛」,力拼今年十月,從歐盟的非法漁業黃牌警告名單除名。但官方執法下重手,風聲鶴唳,卻也引發漁民恐慌。
==台灣鮪延繩釣協會秘書長 何世杰==
只有一張報表沒有報
那受到漁業署罰款了100萬
然後連同你(船長)要罰了130萬
大家只要去漁港那邊
稍微打聽一下 他們有多恐慌
漁業團體指出,漁船卸貨前,至少有七張報表要填,使得部分漁民擔心過程有疏漏就被開罰,壓力很大。農委會則回應,個案可透過申訴抗議。政府加強打擊非法漁業,漁業團體表示願意配合,但也希望情理法兼顧,在申報程序上,多給漁民一點彈性。
記者 黃怡菁 郭俊麟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