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教育部微調課綱在這個暑假引起很大的爭議,部長吳思華曾承諾,歷史課綱有爭議的部分不列入考題,因此國教院提出草案擬定四個考或不考的原則,以接收台灣和光復台灣為例,用詞不同但還是要考,但若是非選擇題作答,學生不會因為寫哪一個被扣分或加分。
新學期開始,全國504所公私立高中的歷史科,已採新舊教科書併行,有爭議的地方,107年大考如何出題,國教院草擬四個考或不考的原則。
==國教院副院長 曾世杰==
明鄭 鄭氏 或寫台灣 我國
或寫中國 中國大陸
清代 清廷 光復 接收
是不影響它的評分的
用詞的差異,命題時採學術界慣用名詞,若是非選作答、都可以!原則上,微調內容不涉及實質概念增修與內涵,列入教學與考試,但新增或刪除的人物或事件,不列入考試範圍。
==國教院副院長 曾世杰==
在舊綱裡面有講到
濱田彌兵衛事件 麻荳事件
可是新綱裡面不見了
這樣的差異 我們就沒辦法考了
提出草案,國教院發函邀請全國1200多位高中歷史老師,上網表示意見,反被歷史教師深根聯盟痛批,把老師當笨蛋。
==歷史教師深根聯盟發言人 黃惠貞==
難道我們的高中歷史教育
是背多分嗎
所以我們是不是有自主性
考試怎麼考 我們就怎麼教
所以歷史的事實真相不重要
只要不考大家就安心了
大家就不會吵了
所以第一個它把歷史的教育
層次降格到就是考試的工具
聯盟認為,教育部自認信守承諾,但事實上,這卻是學生反課綱微調,最不在乎的承諾,要不要上網表達意見,等看到草案內容再決定。
記者 林曉慧 沈志明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