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交十年危機紛至沓來 香港經濟櫛風沐雨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而移交10年來,香港經濟也走的顛簸,從金融風暴、SARS到全球經濟減緩等各種意想不到的衝擊,一次又一次的對香港造成重傷害。但是面對世界的香港,有經濟實力雄厚的中國當作靠山,在CEPA和自由行的強力奧援下,東方之珠重新發光發熱。根據東亞銀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儘管10年來幾經浮沉,香港仍然展現出強大韌性,10年內累積經濟成長率高達35%,不但股市改寫了歷史新高,整體市值更膨脹了3倍之多,今天的香港移交10年專題,我們就要帶您一起細看這10年來香港的經濟成就。
在香港移交之前,財星雜誌曾經刊登了一篇"香港將死"的文章,如今撰寫這篇文章的記者克拉爾在去年因病去世,但是被他鐵口直斷末日將近的香港,卻一次又一次的敗部復活。
在移交當年,最人心惶惶的時刻,從泰國引爆的亞洲金融風暴也戳破了香港堆積已久的泡沫經濟。當時港元遭到國際炒家索羅斯瘋狂狙擊,結果股市狂瀉,匯率震盪,整個香港陷入狂風暴雨的無情摧殘。特區政府在當時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力保明珠不惜動用內地千億美元外匯存底的強力背書下,毅然決然宣布干預市場,和索羅斯數度交鋒,贏得了這場驚心動魄的金融大戰,大大提振了香港民心。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任志剛
事實上港元並未受到投機客的影響
但是為了捍衛聯繫匯率制度
穩定匯率和銀行間換匯利率
我們必須付諸行動
對匯率提供支撐
但是好日子沒有多久,又遇上九一一事件引發全球經濟不景氣,再加上SARS爆發,香港經濟再度進入多事之秋。
2003年,香港和中國簽署了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扭轉了香港的命運。在這個涵蓋了貿易、金融、服務和旅遊各個經濟領域的重要安排,讓內地和香港貨得以暢其流,人得以盡其才,成為香港復甦的重要催化劑,特別是中國開放自由行,大批揮金如土的中國觀光客蜂湧入港,成功鞏固了香港經濟賴以為重的觀光支柱。
攤開十年成績單,儘管幾經浮沉,香港經濟在10年內仍然成長了35%,名目薪資增加9.8%,如果扣除通縮因素,薪資增幅高達22.5%,而股市不但刷新了歷史新高,截至去年底市值比97年暴增了319%,初次公開發行總額更首度超越紐約,躍居全球第二,並連續13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面對著全世界、被中國環抱著的香港,努力吸吮著內地的資源,重新展翅高飛,不但財政提前打平,就業大幅改善,通縮徹底消弭,股市樓市價格雙雙回升。當年預言香港將死的記者,錯在誤判中國的柔軟和經濟崛起的實力,讓這顆一度黯淡的東方之珠重新發光,變得更加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