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系超市強勢 台灣商品打入通路(影音)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其實在ECFA簽署之前、現在已經有不少台灣產品、打進中國的高級進口超市;業者表示、因為被課的關稅高、成本和售價也高,但是銷售情況還不錯;他們預期在ECFA簽訂之後、零關稅將使得產品訂價會有競爭力。
寬敞空間、明亮採光,洋酒、日系乾貨,各式舶來品陳列都經過精心設計,這家在上海的大型超市,鎖定高收入消費客層,店裡80%都是進口貨, 1995年開業至今,已經拓展到九家連鎖店的規模,是當地數一數二的進口超市。
台灣商品和其他進口貨一樣,受到關稅影響,價格比起原產國、翻了一倍,土豆麵筋人民幣十塊錢、折合台幣將近五十元,蕃茄汁人民幣14元、折合台幣將近70元,高成本源於高關稅,紅燒牛腩料理包關稅 12%,小米酒20%,砂糖更高50%,奶茶35%,胡麻油12%,漂洋過海來的台灣產水果價格也不親民。
但慕名而來尋找台灣商品的人,還是不少,這家進口超市在上海鬧區淮海中路分店,成立台灣專區,反應出乎意料得好。
臺灣人從小吃到大的零嘴、熟悉的鋁罐裝奶茶、銷售狀況都不錯,台灣品牌對中國市場有一定程度吸引力,不過面臨的競爭對手反而是自己,走小三通、或是走私的台灣貨,在中國大陸比比皆是,光是價格優勢,就讓循規蹈矩進貨的廠商很頭痛。
一旦食品列入早期收穫清單,ECFA簽訂之後,台灣貨更具價格競爭力,也因此、儘管目前還要力抗其他管道進口的低價台灣貨,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廠商,願意付出代價,讓商品在合法管道上架,嘗到ECFA免關稅的甜美果實之前,品牌得亮相先暖身,及早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印象。
記者薛宜家林志堅上海採訪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