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中山大學黑潮發電 締造3項世界紀錄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山大學利用台灣得天獨厚的黑潮發電,創下三項世界第一紀錄,研究團隊期望在2024年能取代核能,讓台灣成為非核家園。 黑潮流經台灣東岸,不僅帶進豐富漁獲,穩定的流速、離岸近,更成為能源發展新希望,歷經七年的研究,以中山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體,終於宣告成功,更大膽期望在2024年能取代核三,成為更具經濟效益的發電方式。 ==中山大學副校長 陳陽益== 目前的規劃不到一千億 而且不必燃料 不必汙染的 一座核三 現在也是兩三千億 所以可以達到更經濟的效益 今年7月底,研究團隊在屏東鵝鑾鼻海域,建置50KW的單元發電機組,在每秒1.27公尺的流速下,發電功率26.31KW,而發電成果和建置深海錨碇、超低轉速洋流渦輪機,創下三項世界第一紀錄,且所有技術、施工都由台灣一手包辦,只是對海洋生態恐怕產生干擾,研究團隊設法解決。 ==中山大學副校長 陳陽益== 我們用音頻的擴音器 在台中港那邊去量測 鯨豚發射的聲音 和我們機件發射的聲音 看有沒有給牠們干擾 大型發電機組運轉,除了要改善風扇、音頻,還必須克服海底藻類附著,盡力延長機組壽命。此外,要和近海漁民作業如何共存,都是黑潮發電計畫,得同步解決的問題。 記者李淑蘭 孟昭權 高雄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