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花市

  • 台北建國假日花市推減塑 備5000個循環袋供民眾借用

    |生活

    引導民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環境部與台北市和民間合作,今(2)日起到年底,在建國假日花市推廣減塑活動,除了自備環保袋、二手袋重複使用,環境部將在花市設攤,準備5000個循環袋,供民眾借用。

  • 台北花市2/5至2/9不打烊 花材價格約漲5%

    |生活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台北花市將從2月5日到9日,農曆年節前5天,連續108小時不打烊。台北花卉產銷公司表示,預估切花的總供貨量為90.3萬把,價格約調漲5%,也強調整體供貨充裕,能滿足各種花卉需求。

  • 疫情後切花市場回穩 台灣花卉品種推介會展出逾1500種

    |生活

    台灣業者研發能力強,花卉品種推陳出新,「台灣花卉品種推介會」每年都都可以看到最新品種,現場展出超過1500種。最受矚目的花卉之一是蘭花「金桔」,在荷蘭國王節上展出一炮而紅。

  • 行天宮獲核准開放 建國假日花市監控人流、限制消費時間

    |生活

    隨著疫情變化,台北市進入「微解封」,像是行天宮申請後,獲得核准開放,今天開放第一天,就吸引許多信徒前來膜拜,工作人員也做好人流管制;而建國花市今天也啟動微解封,恢復營運,攤商剩2成,如果有必要,會限制消費時間。

  • 過年買花轉厝添喜氣 鼓吹花.焦躁花上濟人交關

    |

    真濟人最近趕欲上花市,想欲買一寡仔花囥佇厝裡過年。臺北內湖的花市嘛是人客插插插,有店家表示,這幾工的生理是加真好。 內湖花市四箍圍仔,過年前熱鬧刺刺,警察無閒咧做交通管制。花市內底揀花、買花的人閣較是袂少,欲倚過年矣,真濟民眾真佮意花的香味佮喜氣。 頭家講,這站仔逐家較會注文的,就是菊花、百合等等,色水較大範的,有招財意義的花也誠搶市。花市內底除了買鮮花,焦燥花也誠濟人去交關。 頭家講,這馬有誠濟

  • 過年買花轉厝添喜氣 鼓吹花.焦躁花上濟人交關

    |

    真濟人最近趕欲上花市,想欲買一寡仔花囥佇厝裡過年。臺北內湖的花市嘛是人客插插插,有店家表示,這幾工的生理是加真好。 內湖花市四箍圍仔,過年前熱鬧刺刺,警察無閒咧做交通管制。花市內底揀花、買花的人閣較是袂少,欲倚過年矣,真濟民眾真佮意花的香味佮喜氣。 頭家講,這站仔逐家較會注文的,就是菊花、百合等等,色水較大範的,有招財意義的花也誠搶市。花市內底除了買鮮花,焦燥花也誠濟人去交關。 頭家講,這馬有誠濟

  • 環保志工推減塑 鼓勵逛花市自備購物袋

    |社福人權

    每個攤位上都可見各種尺寸的塑膠袋,有的花盆底部怕滲水,還用塑膠袋套著。兩百多攤,慈濟志工一攤攤走訪發送傳單、集點卡與印章,希望店家加入「減塑同盟」,鼓勵消費者,若自備塑膠袋就可集點換贈品,但業者有些疑慮。 攤商江先生表示,「算是蠻困擾的,服裝啊什麼的可以用紙袋,因為那個不會濕啊,我們植物的東西有哪一種是不會濕的。」 而賣百合切花的攤商表示,若消費者減塑他們樂見,但沒自備塑膠袋也不能不提供。 「買花

  • 環保志工推減塑 鼓勵逛花市自備購物袋

    |社福人權

    每個攤位上都可見各種尺寸的塑膠袋,有的花盆底部怕滲水,還用塑膠袋套著。兩百多攤,慈濟志工一攤攤走訪發送傳單、集點卡與印章,希望店家加入「減塑同盟」,鼓勵消費者,若自備塑膠袋就可集點換贈品,但業者有些疑慮。 攤商江先生表示,「算是蠻困擾的,服裝啊什麼的可以用紙袋,因為那個不會濕啊,我們植物的東西有哪一種是不會濕的。」 而賣百合切花的攤商表示,若消費者減塑他們樂見,但沒自備塑膠袋也不能不提供。 「買花

  • 國內花市悽慘 母親節剪絨仔花銷路落8成

    |

    種花的農民,這回原仔予病症咧湠的災厄,拖累誠忝。毋但外銷齊擋恬,國內的市草也無好。「臺北花卉產銷公司」這爿,花價上無落有四成去,舊年一把剪絨花,有人講號做母親花,著愛150箍,今年煞賰無50。行政院農委會今是講,會先款三億出來支持,帶動市面的消費。 花市的攤位,擺滿各種花卉,近來國內到貨量未減,但需求量卻大衰退,導致平均交易價格大跌四成,店家說,只能咬牙苦撐。 由於外銷受阻,文心蘭、蝴蝶蘭回銷國內

  • 國內花市悽慘 母親節剪絨仔花銷路落8成

    |

    種花的農民,這回原仔予病症咧湠的災厄,拖累誠忝。毋但外銷齊擋恬,國內的市草也無好。「臺北花卉產銷公司」這爿,花價上無落有四成去,舊年一把剪絨花,有人講號做母親花,著愛150箍,今年煞賰無50。行政院農委會今是講,會先款三億出來支持,帶動市面的消費。 花市的攤位,擺滿各種花卉,近來國內到貨量未減,但需求量卻大衰退,導致平均交易價格大跌四成,店家說,只能咬牙苦撐。 由於外銷受阻,文心蘭、蝴蝶蘭回銷國內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