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
-
-
協調所、志工退場 花蓮縣招臨時工、一點鐘190
|花蓮馬太鞍溪崩山潭做大水到今滿一個月,去到花蓮光復支援的志工也慢慢仔退場。花蓮縣長徐榛蔚宣佈,和勞動部合作啟動「天然災害臨時工措施」,欲揣做3個月的「天災臨時工」,一個月上濟做150點鐘,一點鐘工錢190箍;工作內容包含重建家園、環境清理和搬物資。(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花蓮徵天災臨時工 時薪190元為期3個月
|地方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滿1個月後,全國各地到光復鄉幫忙的志工陸續退場,而花蓮縣長徐榛蔚宣布,和勞動部合作啟動「天然災害臨時工措施」,將招募為期3個月的「天災臨時工」,每月最高工時150小時、時薪190元,工作內容包含重建家園、環境清理與物資搬運,希望讓受災及失業民眾在重建家園的同時,也能重拾穩定的生活。
-
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中央協調所將轉型拚重建
|環境花蓮光復鄉災後救援工作即將屆滿一個月,中央前進協調所今(22)日宣布,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的4大要件已經達成,因此調降為常態警戒,救災協調所也正式退場將轉型為重建復原。另外,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今天監測到距離壩頂溢流大約3.42公尺,比昨天略為下降,目前壩體下方持續滲流,仍維持紅色警戒,相關工程今天就會開標。
-
馬太鞍溪底便道搶修 中午已恢復通車
|地方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昨(21)日晚間9時多開始溢流,水淹過馬太鞍溪橋臨時便道,水位在晚間10時45分降到便道以下。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在狀況開始前就已疏散河道機具,也撤離附近100多位居民,所有狀況在今早8時解除。經過工程單位搶修,今(22)日中午12時南北向已恢復通車。
-
馬太鞍溪新崩山湖形成 可能佇24點鐘內溢流
|花蓮馬太鞍溪崩山潭的危機猶未解除,林保署今仔日 (10/21) 勘查,佇天然水壩下跤800米,又閣有一个較細的崩山潭,預估24點鐘內就會崩。中央表示,對水尾居民的影響無大,目前也已經將4戶、計共13人疏開;抑若溪埔施工的機具,這陣攏先徙走,涵管便橋也會看情形封橋。另外,針對太魯閣燕子口的立霧溪崩山湖,中央表示,明仔載 (22) 開標揀優良的廠商,會分階段共水壩挖低10米。(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馬太鞍溪下游再現堰塞湖 中央:影響範圍不大已疏散4戶
|地方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未解除,林保署今(21)日勘查,在壩體下方約800公尺又發現有新的堰塞湖形成,滿水位約60萬噸,預估在24小時內就會溢流潰決,但中央表示,對下游居民的影響範圍不大,目前已提前疏散4戶、13人;在溪床施工的機具也先要求離開,涵管便橋將視狀況隨時預警性封閉。不過,在太魯閣燕子口的立霧溪堰塞湖,機具已經挺進壩頂周圍,但降壩工程還未開始。中央回應,明(22)日開標選擇優良廠商,將分階段降挖10公尺。
-
馬太鞍溪下游出現新堰塞湖 估24小時內溢流、啟動強制撤離
|生活林保署今(21)日表示,在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800公尺處發現一座新的小型堰塞湖,初估滿水位約60萬噸,且將於24小時內溢流。花蓮縣光復鄉公所指出,已派出巡邏車廣播,至大馬村19鄰吉利潭周圍強制撤離。
-
立霧溪堰塞湖便道開挖多日 僅剩10米落石不斷難度增
|地方太魯閣燕子口形成的立霧溪堰塞湖距離壩頂溢流約4.5公尺,目前相關工程單位已經開挖便道,距離壩頂路程雖只剩10公尺,但是沿路的落石不斷加大挺進難度,中央預估最快3到4天、慢則一星期,相關降挖引流會有初步成效。這次的災變位置根據歷史紀錄,曾經2度形成堰塞湖,只是在這次的災害後連知名地標酋長岩都被淹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