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署
-
潰壩之後—紅色警戒持續中【我們的島】
|地方堰塞湖潰壩災後的第七天,被滾滾泥流淹沒的花蓮光復市區沙塵飛揚,彷彿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街上小山貓、怪手、卡車來來回回,在重機具沒辦法進入的室內,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一鏟一鏟幫受災民眾清理家園,用實際行動給驚魂甫定的居民,最有力的支持。
-
特遣隊勘查馬太鞍堰塞湖 稱呼吸困難有如末日
|地方8日上午地震讓監測堰塞湖的網路攝影機鏡頭搖晃明顯,林保署立即出動無人機勘查,所幸並無異狀,沒有溢流風險。堰塞湖蓄水量是585萬噸,前進協調所也表示,萬一真的最壞的狀況發生,這些水量預估造成下游水位上漲1公尺以內。而林保署9人特遣隊今(8)日安全下山,回想在堰塞湖的環境呼吸困難,隊員直呼有如末日。
-
白河農民控政府治水失靈 批水庫排砂釀急水溪淤積
|環境台南白河的農民北上指控政府治水失靈,指出前瞻計畫白河水庫排砂工程以及多年不當清淤,導致急水溪中下游嚴重淤積。而今(2025)年豪大雨接連來襲,沿岸農地、道路發生淹水,甚至有民宅受損,錯誤的治水計畫和清淤不作為,讓當地簡直要變成馬太鞍溪第2。
-
花蓮嘉農溪溪面高於堤防 已有破堤現象居民憂
|地方樺加沙颱風讓花蓮一帶全變了樣,除了溢流的馬太鞍溪,當地居民還擔心光復溪的支流嘉農溪,因其長年泥沙淤積,溪面已經高於堤防而且出現破堤狀況。如今附近更堆置著災區清除出來的土石,在大雨時大量雨水不排除會直接流向住宅區,恐有大量土石侵襲民宅區疑慮。
-
李鴻源示警大雨恐釀二次堰塞湖 中央研議做溢洪道或排水設施
|生活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後,造成下游堤防損壞,中央設置「鼎塊」、「太空包」及「臨時土堤」三道保護層,進行臨時的堤防整建。水利署表示,明(4)日將完成第一階段3公尺的土堤建構,可達一定保護標準,除非有大雨,否則洪水不會再進入市區。但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示警,上游還有2.5億泥沙,如果有豪雨或地震,恐再形成「二次堰塞湖」。中央則證實,確實有風險,除了加固堤防,也研議做溢洪道或排水設施。至於,國慶前後可能有新的熱帶擾動,則是提前訂定撤離疏散計畫。
-
佛祖街低厝仔變地下室 花縣府按遷走89戶
|花蓮馬太鞍溪崩山潭的災情來到第9工。光復鄉的大平村、大同村這條「佛祖街」,因為地勢較塌,變重災區。目前縣政府已經向中央爭取中繼住宅,而且也咧研究遷村的計畫。毋過受災戶是希望維持生活的方便,也問著,若欲遷村,土地所有權欲按怎計算。(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光復鄉89戶地勢低窪又受創 政府評估中繼宅、遷村
|地方這次災情橫跨光復鄉大平村、大同村的佛祖街,由於地勢低窪,成了重災區,甚至有1樓的平房直接滅頂變成地下室。目前縣政府已經向中央爭取「中繼宅」並研議遷村計畫,不過受災戶除了期盼能維持生活便利,也想知道到時真的要遷村,那土地所有權的配置該如何計算。
-
馬太鞍溪臨時駁岸3百外人施工 拚中秋前完成
|崩山潭造成災情了後,水利署昨昏 (9/29) 共馬太鞍溪的水改向,避免溪水閣流入去市區。另外,這改馬太鞍溪的駁岸,有一段欲到3公里長的破口,水利署也當咧派人加強修補,希望中秋進前會當完成。(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馬太鞍溪水成功改道 避免再流入市區
|地方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後,水利署昨(29)日成功將馬太鞍溪的水流改道,避免溪水再流入市區,提升災後重建效率。由於這次馬太鞍溪堤防出現2860公尺的大範圍破口,水利署加派人力機具,正在打造有3層防線、3公尺高的臨時土堤,要力拚在中秋節前完成。中央也公布,如果24小時累計雨量達100毫米 ,就會啟動堰塞湖警報發布程序。
-
堰塞湖昨傳溢流引恐慌 水利署:引流失敗市區進水
|生活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受創嚴重,目前仍有7人失聯,特搜隊現在針對重點區域包括佛祖街和下游處持續開挖。而災區大量的泥流,也仰賴國軍和志工協助清淤,但昨(28)日中午當地一度謠傳堰塞湖再度溢流,讓現場一片混亂,行政院也趕緊釋出正確的警報聲響,避免民眾再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