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不隸屬
- 
                            
美防長:美中關係前所未有良好 稱雙方同意重啟軍事熱線
|全球日前在南韓的川習會沒有有觸及台灣議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習近平曾保證在他任內不會對台灣採取行動,因為習近平知道犯台會有何後果。美中兩國維持對峙僵局,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社群媒體X發文,證實跟中國國防部長董軍達成共識,美中同意重啟軍事熱線。
 - 
                            
陸委會民調:逾7成不認同一中原則 支持呼籲中國放棄武力脅迫
|政治近日陸委會公布民調,指出近8成民眾贊成「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灣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共當局沒有權利侵犯台灣」;7成6的受訪者支持呼籲中國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台海現狀。
 - 
                            
總統賴清德國慶演說 提51次台灣、2次中華民國
|政治今(10)日是雙十國慶日,總統賴清德發表上任後第2次國慶文告,主題是「變局中奮起的新台灣」。總統賴清德肯定台灣半導體等產業帶頭締造的經濟成果相當亮眼。而兩岸議題部分,總統賴清德再度向中國喊話,應共同維護台海與印太和平,但未談到「互不隸屬」,篇幅也較以往縮減,演說中提及「台灣」則高達51次。
 - 
                            
中防長董軍指台灣屬於中國 陸委會援引歷史駁斥
|兩岸北京香山論壇登場,日前美國國務院表態支持「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議題成為會中焦點,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聲稱「台屬於中國的歷史與法理事實,不容質疑」,這段發言被認為在回擊美國。不過,陸委會今(18)日也駁斥中方說法,強調二戰期間都是由中華民國簽署相關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存在,因此台灣不可能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 
                            
AIT提台灣地位未定 學者:美反制中國模糊台主權
|兩岸中國對台從多層面打壓,還頻頻試圖模糊台灣主權。不過繼美國在台協會公開指稱,中國刻意曲解二戰時期文件,且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三大文件都沒有決定台灣最終政治地位後,美國國務院隨後也口徑一致,駁斥中國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的論調。有學者分析,美方用意是在反制中國企圖透過法律戰,模糊台灣主權,但實際上美方對台政策仍保持一貫立場。
 - 
                            
賴清德啟動「團結國家十講」 首場談與中國互不隸屬
|政治總統賴清德昨(22)日開始啟動「團結國家十講」,首場演說登場,第一場主軸是國家,強調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眾黨會後表示與其喊口號,不如做實事;國民黨昨日則啟動反罷免造勢,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回防雙北,質疑十講是在替大罷免添柴火。
 - 
                            
賴清德重申任內4大使命 強調有主權才有國家
|政治總統賴清德上午接見台南市27大醫事團體暨六師公會重要幹部,賴清德致詞時表示,自己是首位醫界出身的總統,歷任過台南市長、立法委員等職務,今(26)日和來自台南故鄉的老朋友見面非常高興:而對於自己任滿1週年,他也再次重申自己的4大使命。
 - 
                            
美國務卿盧比歐與王毅首通電話 關切中對台脅迫行動
|全球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盧比歐24日首度通電話,根據中國外交部公布,王毅表示,不允許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希望美國好自為之。盧比歐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台灣問題以海峽兩岸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平解决。對於美方關切中國脅迫台灣,外交部表示肯定與歡迎。另外中國國台辦證實,福建、上海踩線團已經向台灣提出申請,陸委會表示先由觀光小兩會溝通協商。
 - 
                            
一週大事/諾貝爾獎得主揭曉 清泉崗士兵打靶中彈身亡(2024.10.7-10.13)
|全球《公視新聞網》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關注焦點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揭曉、清泉崗士兵打靶中彈身亡、賴清德首次國慶談話、文學家瘂弦離世、颶風密爾頓襲美國、以哈戰爭週年。
 - 
                            
俞大㵢稱為緩解軍售延滯 台美就共同生產武器展開對話
|政治總統賴清德任內第1次國慶文告引發中國國台辦不滿,並在10日一整天派出20架次共機、10艘次共艦擾台,中方10日晚間發射運載火箭經過我防空識別區。我駐美代表俞大㵢近期接受美國雜誌《外交家》專訪時指出,為緩解美國對台軍售延滯,台美已開始就共同生產及研發武器展開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