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
-
日參政黨崛起重日本人優先 學者:二戰前右翼思想已種下
|全球日本今(2025)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讓原本默默無名、打著「日本人優先」口號的在野政黨「參政黨」,一躍成為選戰最大黑馬,奪下14席,這也反映日本民眾對執政黨自民黨的不滿,凸顯出右翼勢力再度抬頭。有學者分析,日本右翼主義其實歷史悠久,早在二戰前,就已埋下根基。
-
保守派喊拆波蘭「文化科學宮」 逾7成民眾盼保留
|全球波蘭首都華沙市中心,有一座蘇聯時期史達林贈送的摩天樓「文化科學宮」,已經有70年歷史,現在成為展覽、劇院與科學研究中心。多年來保守派呼籲將它拆除,要清除共產專制痕跡,然而它已經是城市歷史文化的一部份,大部分民眾認為,還是應該保留這處重要的城市地標。
-
政治、性別對立嚴重,南韓社會能否重新對話?【獨立特派員】
|社會南韓在經歷戒嚴的憲政危機後,迎來一場提前舉行的總統大選。這場選舉不僅揭示體制的沉痾與媒體的侷限,更加劇了性別與世代之間的對立。面對政治極化、經濟困境與青年就業危機等挑戰,南韓社會正走在一條尋求縫合與復原的道路上。
-
政治黑手伸入媒體?南韓新聞自由現況為何?【獨立特派員】
|政治隨著2025年南韓總統尹錫悅遭國會彈劾並下台,媒體與政治的關係再度引發熱議。MBC與KBS,這兩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共電視台,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一家因堅守調查報導精神逆勢崛起,另一家則在政治干預下失去光環,體制弊病亦浮上檯面。這場政治與媒體間的角力,不僅是南韓現代史的重要篇章,也將決定未來公共媒體的發展方向。
-
朝野鬥爭不斷升溫,政治對立撕裂南韓社會!【獨立特派員】
|政治2024年底,南韓政局劇變,一場突如其來的戒嚴令,不僅癱瘓國會,更引爆一連串政治對立與社會對抗。從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到憲法法院罷免其職務,再到2025年總統大選,南韓歷經一場憲政與民主的極限考驗。這場風暴揭示出的,是假訊息蔓延、政治對話失靈與社會情緒極化等深層問題。
-
南韓媒體MBC與政權針鋒相對 受閱聽眾歡迎訂閱量大增
|全球公視星期三晚間的「獨立特派員」節目,這幾周正在播出「南韓總統大選後、如何撫平社會分裂」,其中一個面向是政府與媒體的關係,而這個話題也經常在台灣引發熱烈討論,韓國經驗或許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來看記者楊虔豪、羅盛達在首爾的採訪報導。
-
田納西州未成年跨性別醫療禁令 美最高法院裁定合法
|全球美國保守派佔多數的最高法院,18日表決支持田納西州,禁止未成年跨性別者接受性別肯定醫療的法律,被視為跨性別權益的一大倒退,也可能為其他州的禁令開啟保護傘,引發全國關注。
-
民調指中國成南韓最不信任國家 戒嚴風波加劇反中活動
|全球南韓民調公司2022年的調查,首度出現由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多數南韓人最不信任的國家。這個現象在前總統尹錫悅的戒嚴風暴期間又進一步擴大,像是「北韓、中國的共產勢力滲透反對黨,企圖推翻國家」這類的陰謀論,在保守派團體和網路論壇大肆流傳。大選期間就有尹錫悅的支持者前往華人聚集的社區、商圈示威,高喊要這些人「滾回中國去」。
-
南韓大選倒數各陣營衝刺 保守派票倉大邱李在明聲勢漲
|全球南韓總統大選剩下最後1天,候選人加緊造勢。保守派根據地大邱,過去執政黨候選人無往不利,但受到戒嚴風波衝擊,讓本次在野黨候選人李在明聲勢看漲。公視新聞獨家專訪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魁金龍泰,他表示能不能順利跟尹錫悅切割,將成為左右國民力量延續或丟失政權的關鍵。
-
應對俄國威脅強化軍備 波蘭國防支出占GDP的4.7%
|全球波蘭是半總統制國家,總理握有實權,但總統擁有否決權,政治影響不容忽視。在5月中旬總統大選首輪,親歐中間派與民族主義保守派得票率不相上下;6月1日的第2輪,極右派動向至關重要。而身為北約東翼要角,波蘭近來面對俄羅斯威脅,除了加速軍備,也評估全民皆兵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