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重創影視產業 台北電影節如期舉行宛如強心針
- 台灣電影市佔越來越低 關鍵不是輸在錢太少
- 台北電影節看迷因史─被賜死的佩佩蛙
- 台北電影節編輯私心選片─當《開水喇嘛》遇上《買房子賣房子》
- 台北電影節看歷史─1992年卡塔赫納風起雲湧
-
疫情重創影視產業 台北電影節如期舉行宛如強心針
武漢肺炎疫情橫掃全球,百工百業都受到影響,當大家都在關注失業率、經濟成長率暴跌的時候,其實藝文產業也受到重創。台北市藝術產業協會統計,光是4月,藝文產業就蒸發了10億元,隨著台灣展開「防疫新生活」,台北電影節在疫情爆發後率全球之先,開辦實體影展,但其實做這個決定背後,也有許多掙扎與困惑,且聽北影總監李亞梅娓娓道來。
-
台灣電影市佔越來越低 關鍵不是輸在錢太少
有人曾說「台北電影節」是台灣影人的搖籃,的確,它是孕育出無數幕前幕後電影工作者的發跡處:攤開過往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得獎人名單,蔡明亮、魏德聖、戴立忍、姜秀瓊、張作驥,無一不是台灣影壇佳作輩出的導演;再看歷年的最佳新演員:李康宜、王柏傑、郭采潔、許安植等人,也仍在鏡頭前發光發亮。 但隨著中國、韓國影視產業崛起且持續向外輸出,加上好萊塢電影一方獨霸,台灣電影近年顯得疲弱不堪,翻開數字看,所謂的「國片」,市占率從2008年《海角七號》的12%跌到現在的7%,許多觀眾都想問「台灣電影怎麼了」?
-
台北電影節看迷因史─被賜死的佩佩蛙
如果用劍橋辭典去查迷因(meme)這個詞,會得到兩個意思:在不受基因影響的情況,隔代流傳的文化特徵或特定行為;或是在網路上迅速傳播的概念(包括圖像、影片等)。誕生於2005年佩佩蛙(Pepe the frog)無疑是第二種。
-
台北電影節編輯私心選片─當《開水喇嘛》遇上《買房子賣房子》
紀錄片在所有電影形式當中,可說是相當特別的存在,當鏡頭開機以後,導演從不知道被拍攝者下一步會做什麼:引人注目的一個神情,乃至一格畫面都是轉瞬即逝,沒有喊卡重拍的機會。剪輯完成之前,導演就像摸著石頭過河,素材在哪?畫面在哪?一切都是未知數。 台灣紀錄片的市場相當小眾,通常叫好不叫座,很多人聽到紀錄片,直覺就是一個字「悶」,既沒有愛情片的賺人熱淚,也沒有驚悚片的心跳加速,但就是因為沒有劇本,當素人的生活日常赤裸裸地躍上大銀幕,就是紀錄片吸引人之處。
-
台北電影節看歷史─1992年卡塔赫納風起雲湧
1992年對西班牙來說,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年:第25屆奧運選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巴塞隆納舉辦,這是美蘇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首場全球運動盛事,東西德統一後首次以德國隊名義參賽,全世界的目光全都聚焦在巴塞隆納。 同一時間,世界博覽會也選在西班牙的賽維亞舉行,176天內吸引超過4千萬人次進場參觀,但這都只是《卡塔赫納之全民開講(The Year of the Discovery)》的一個插曲。